查词语
查词语

希拉里式自由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希拉里式自由 -概述

希拉里式自由是指美国政府到处宣扬美国的互联网自由,却对对多国互联网监管进行指责的现象。表现为美国政府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向他国输出美式意识形态,打击他国政府。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从2010年起连续两年发表关于互联网自由的演讲。希拉里第一次发表演讲时,正是谷歌声称退出中国事件最热的时候,一个普通公司竟然能惊动国家高层为其“助威”,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政府与谷歌公司之间的关系暧昧不清。一方面,据美国《政客》网站报道,谷歌与美国政府关系非同一般,是奥巴马第四大赞助人,希拉里自然要为“投资人”说话;另一方面,谷歌宣称不接受审查规定也称为美国政府借以向中国施压的工具。 希拉里在2011年的演讲中提到,美国在原有的法语和西班牙语之外,推出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推特简讯(twitter feed)。还将推出类似的中文、俄语和印地语推特。这是美国政府转变外交思路,把互联网作为新的“战斗武器”向别国展开网络战,通过向普通民众直接进行意识形态宣传达到煽动敌对国内部分裂的目的。

把社交类网络作为外交“鼓风机”,是美国政府推出的一种更隐蔽、更具威胁的形式。而希拉里的“互联网自由”理论,无疑为Facebook、Twitter、谷歌等网站进一步全球垄断扩张,提供了最冠冕堂皇的借口。

近年来,美国频频利用自身优势向他国输出美式意识形态,倡导“互联网自由”的美国政府很多时候却掩耳盗铃,拿着“宽己严人”的双重标准,到处挥舞道德大棒作恶不断。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顶级域名的申请和解析工作被掌握着根服务器的美国终止,伊拉克被美国在虚拟世界里“抹去”。

2004年4月,由于在顶级域名管理权问题上发生分歧, “.ly”(利比亚顶级域名)瘫痪,利比亚在互联网上消失了三天。

2009年5月,根据美国政府的授意,微软公司切断了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五国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美国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担心这5个所谓的“敌对国家”会以某种方式危害到美国的国家利益。

2009年6月,伊朗总统大选后局势产生动荡。美国政府下令“推特”网站推迟网络维护时间,帮助伊朗反对派传送信息,为伊朗局势煽风点火。

2010年1月,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将三家中东电视台列入黑名单,表示将“抵制所有助长反美情绪的中东地区电视台”。

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网站在中东北非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美国商业公司与美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已经成为美国政府推行霸权外交的工具。希拉里在2009年的演讲中,公开表示“利用这些(互联网)技术推进我们的外交目标”,其霸权主义的用心暴露无疑。

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全球性网站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美国政府的延伸。它们通过技术优势传输美国政府的意识形态,煽动他国民众非法聚集,最终导致多国爆发动乱,甚至带来大规模杀戮。

推荐词语

©2019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34508号-2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