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胶版

拼音:jiāo bǎn

注音:ㄐㄧㄠ ㄅ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胶版 jiāobǎn
[offset plate] 印刷书籍、报刊等的胶制底版

英文翻译

1.offset plate; gelatine process; jellygraph

详细解释

胶印的印刷底版。 阿英 《从清末到解放的连环图画》:“到了 民国 年代,印刷事业更趋发达,胶版、影写版、彩色版、卷筒机,这些有利的条件,促使连环图画获得新的进步。” 潘吉星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第十一章:“该本以 明和 八年(1771) 菅生堂 本为底本,照原样作胶版影印,分九册线装。”

基本含义
形容某种事物或观点固定不变,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详细解释
胶版的原本意义是指一种印刷技术中使用的一种模板,用来制作大量相同的印刷品。将其引申为成语,表示某种事物或观点像胶版一样固定不变,缺乏新意和创新。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
使用场景
胶版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思想僵化、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新观点和改变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固定的规定、制度或做法,缺乏创新和适应性。
故事起源
胶版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印刷技术。在古代,人们使用一种叫做“胶印”的印刷方法,使用胶版来制作大量的印刷品。这种印刷方法因为可以大批量生产相同的印刷品,所以被人们引申为形容某种事物或观点固定不变的成语。
成语结构
胶版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由“胶”和“版”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思想像胶版一样,从来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2. 这个公司的管理方式太胶版了,完全没有创新的空间。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胶版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胶版模板上印着相同的图案,表示固定不变。通过想象这个图案,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印刷技术和胶印的历史,以及其他相关的成语,如“呆板”、“守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老师,她的教学方式太胶版了,从来不肯尝试新的方法。2. 初中生:有些人的思想太胶版,对新观点完全不开放。3. 高中生:政府的一些政策太胶版了,没有考虑到人民的真实需求。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管理方式过于胶版,没有灵活性和创新性。5. 职场人士:领导的决策总是胶版的,不考虑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建议。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