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师生恋禁令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2011年11月,台湾教育部近日一纸禁令,把“禁止师生恋”变成了成文规定,主要源于岛内今年2月发布的“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防治准则”,换言之,“师生恋禁令”成了校园性侵案的预防措施之一。 

古往今来皆有之的“师生恋”,在台湾“教育部”的要求下被明令禁止,教师若违反规定可能会受到停聘或解聘处分近年多起师生恋事件,导致“教育部”下达“禁爱令”。台北市传出某小学女老师与14岁男学生相恋,并多次发生性关系,惊动了教育界。女教师后来因妨害性自主罪被判刑8个月,“高等法院”2011年又改判一年八个月。“教育部”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防治组召集人、辅大法律系教授吴志光透露,光是2010年一年就有36位教师因性侵犯、性骚扰、行为不检有损师道遭解聘;2011年以来,还有一位高中老师、两位大学教授因此被起诉,“但深入调查发现,其中有不少案件原来都是师生恋。因劈腿、未能好聚好散,遭到当事学生或前男友、同学检举,教师也遭到严重惩处”。吴志光还称,在这些案件中,往往“涉世未深”的是老师这一方,有的女学生甚至每次与老师上床都用手机录音,因此有必要在教师聘约中明文规定,让老师知道“师生恋是高风险行为”,一定要避免。这一禁令在岛内引起广泛议论,学校大多支持,但学生普遍埋怨“管太多”。 

基本含义
禁止师生之间的恋爱关系
详细解释
师生恋禁令是指禁止教师和学生之间发展恋爱关系的规定。该禁令的目的是维护师生之间的专业关系,保护学生的权益,防止滥用职权和性侵犯等问题的发生。
使用场景
师生恋禁令通常适用于学校、教育机构等教育场合,旨在规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确保教育过程的公正和安全。
故事起源
师生恋禁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师生之间的道德规范和操守。因此,为了维护教育的纯洁性和专业性,师生恋禁令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
成语结构
师生恋禁令是一个以“师生恋”为主体,加上“禁令”一词形成的成语。它通过将禁止师生恋爱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这种关系的限制和禁止。
例句
1. 学校严格执行师生恋禁令,确保教育过程的公正和学生的安全。2. 违反师生恋禁令的教师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记忆技巧
可以将师生恋禁令与保护学生权益、维护教育纯洁性的目的联系起来,通过理解其背后的意义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了解师生恋禁令的背后原因和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深入了解教育领域的专业道德和学生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有师生恋禁令,老师和同学不能交往得太亲密。2. 初中生:师生恋禁令是为了维护教育的公平,保护学生的权益。3. 高中生:违反师生恋禁令的教师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和利益。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