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三逆

拼音:sān nì

注音:ㄙㄢ ㄋ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观 隗嚣 之檄亡 新 ,布其三逆,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参阅《后汉书·隗嚣传》。
(2).佛教语。指恶比丘 提婆 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隋 智顗 《法华夕句》卷八下:“若作三逆,教王、毒爪并害佛摄。”
(3).指 吴三桂 、 耿精忠 、 尚之信 。 清 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族士兵》:“国初自定中原后,復遭三逆之乱。”

基本含义
指逆天行事、违背道义、不顺从常理的行为。
详细解释
三逆是由“三”和“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数量,意味着多次;“逆”表示违背、背离。三逆指的是多次违背道义、不顺从常理的行为,是对邪恶行为的形象描述。
使用场景
三逆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背离道德、违背伦理、不顺从常规的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讲道理、不守规矩的人,或者形容某个事件或行为违背常理、违背公众利益。
故事起源
关于三逆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有一种说法是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故事中,贾母发现贾宝玉三次违反规定,不听劝告,因此用了“三逆”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行为。
成语结构
三逆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形式简单明了。
例句
1. 他的行为真是三逆,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2. 这个决定违背了常理,简直是三逆行为。
记忆技巧
可以使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三逆”。例如,可以将“三逆”与违背常理、背离道义的行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鲜明的联想图像,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三逆”相关的成语,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真是三逆,老师一直在教我们要守规矩。2. 初中生:那个学生从小就调皮捣蛋,经常做一些三逆的事情。3. 高中生:我们应该坚守道德准则,不要做出三逆的行为,以免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