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淤浊

拼音:yū zhuó

注音:ㄧㄩ ㄓㄨ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污浊。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阿胶﹞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取 济水 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水东挨突崖脊,下捣其崖麓,无穴以洩,水沫淤浊。”

基本含义
指水流不畅,沉淀物积聚,形容事物不清晰、不明朗。
详细解释
淤浊是由“淤”和“浊”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淤指水流不畅,积聚沉淀物;浊指水质浑浊。引申为事物不明朗,含义模糊。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思路不清晰、言辞含糊、事物不明朗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思不清、不明白事理。
故事起源
成语“淤浊”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天下篇》。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河边洗澡,他洗完后把脏水倒入河中,结果河水变得淤浊不堪。这个故事用来比喻思维混乱、言辞不清。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形容词组成,形容词之间无明显的逻辑关系。
例句
1. 他的思路很淤浊,说话总是含糊不清。2. 这篇文章的观点淤浊不明,读起来很费解。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为一个水流不畅的河流,沉淀物积聚在河床上,使水质变得浑浊,表示事物不清晰、不明朗。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淤浊”相关的成语,如“混淆视听”、“朦胧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河水被雨水冲刷后,变得淤浊不堪。2. 初中生:他的思路淤浊,解释不清楚问题的关键。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观点淤浊不明,读起来十分费解。4. 大学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警惕思维淤浊,保持清晰的头脑。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