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出相

拼音:chū xiāng

注音:ㄔㄨ ㄒㄧㄤ

繁体:

基本解释

(1).产生宰相。 南朝 梁 虞羲 《敬赠萧咨议》诗之三:“相门出相,德门有德。”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收旗卧鼓相天子,相门出相光青史。”参见“ 出将 ”。
(2).出任为宰相。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一:“一日出相天下,则功被社稷,泽及生灵。”
(3).出丑的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何不配与他了,也完了一件事,省得他做出许多馋劳喉急出相。”参见“ 出洋相 ”。
(4).有的书籍,书页上面是插图,下面是文字,谓之“出相”。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 宋 元 小说,有的是每页上图下说,却至今还有存留,就是所谓‘出相’; 明 清 以来,有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死魂灵百图>小引》:“知道和 中国 向来的‘出相’或‘绣像’有怎样的不同,或者能有可以取法之处。”
(5).旧时买妾买婢,由媒人带给买主看看,谓之“出相”。

基本含义
指人在外表、举止等方面显露出的特征或特点。
详细解释
出相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外表、举止或行为所显现出的特征或特点。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仪态、风采、气质等方面。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形象或风度,通常带有正面的评价。
使用场景
出相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夸奖或赞美一个人在外表或举止方面的优秀表现。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态端庄、风度翩翩、气质高雅等等。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者文学作品中。
故事起源
出相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古代中国,人们非常注重仪态和外表的表现。一个人的出相被认为是他的品德和修养的体现。因此,出相成为了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个成语在古代文人雅士中广泛使用,并逐渐流传至今。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出”是动词,表示显露、表现的意思;“相”是名词,表示特征、特点的意思。
例句
1. 他的出相很好,举止得体,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2. 她的出相端庄大方,身上散发着一股自信和优雅的气质。3. 这位演员的出相很符合角色的要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忆技巧
记住出相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从外面走进来,他的出相就是他显现出来的特征和特点。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出相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外表、举止相关的成语,比如“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出相很好,每天穿着整齐,举止文明。2. 初中生:她的出相非常优雅,走路的姿势很美。3. 高中生:他的出相给人一种自信和大气的感觉,很吸引人。4. 大学生:她的出相很出众,不仅外表漂亮,举止也很得体。5. 成年人:他的出相非常舒服,看上去很有修养和内涵。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