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义
指当事人对问题或局势的判断迷失不清,看不清实际情况。
详细解释
当局者迷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表示当事人对问题或局势的判断迷失不清,看不清实际情况。这个成语强调了当事人对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和问题的认知糊涂和混乱。
使用场景
常用于批评和讽刺那些身在其中却对问题一无所知、看不清实际情况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政府官员、企业管理层或其他权力机构的人。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骗书》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骗子向一个官员兜售一本所谓可以让人看见灵异之事的书,官员被骗子忽悠得团团转,不知所措。从此,人们用“当局者迷”来形容官员对于实际情况一无所知的状态。
成语结构
成语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当局”、“者”和“迷”。
例句
1. 这位领导在处理问题时总是当局者迷,导致错误决策频出。2. 他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完全是个当局者迷。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当局者迷”与一个想象中的领导人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他对问题一无所知,完全迷失在其中的状态,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与权力、决策相关的成语,如“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等,可以帮助扩大词汇量,丰富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里当了班长,但是有时候我也会变成当局者迷,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2. 初中生:老师让我负责组织班级活动,但是我却没有想清楚具体细节,真是个当局者迷。3. 高中生:政府官员对于民众的需求和问题常常视而不见,真是当局者迷。4. 大学生: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常常因为与基层员工脱节,导致决策失误,真是一群当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