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疏头

拼音:shū tóu

注音:ㄕㄨ ㄊㄡ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旧时向鬼神祈福的祝文。《水浒传》第四五回:“通罢疏头,便化了纸,请众僧自去吃斋,着徒弟陪侍。”《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次日,取出 中天竺 、 下天竺 两个疏头换过。”《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我适才到了城隍庙叫 崔道官 写了疏头,送到衙内看过,要打七昼夜‘保安祈命醮’哩。”
(2).为敬神佛而向人募捐的册子。亦指说明募捐原由的短文。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今日寺中建设大会,怕有官员贵客来此游玩,不免将着疏头就抄化几文香钱,添助支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故此一来走谢,二来就要商量敛资造庙,难得秀才官人在此,也是一会之人,替我们起个疏头,説个缘起,明日大家禀了县里,一同起事。”《红楼梦》第三九回:“我明日做一个疏头,替你化些布施。”

基本含义
疏忽、不留心
详细解释
疏头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粗心大意、不细心的态度或行为。它表示对某件事情缺乏关注、忽视细节、不留心。疏头可以用来指责或批评一个人没有认真对待一项任务或责任。
使用场景
疏头常常用于工作场合或学习环境中,特别是对于需要细心、谨慎的工作或学习任务。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中经常犯错误、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故事起源
疏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卷六十四·杨震传》中。据传,杨震是西汉末年的一位贤臣,他非常聪明能干,但在处理政务时常常疏忽大意,不细心思考问题。因此,他被人们称为“疏头杨震”。后来,人们用“疏头”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粗心大意、不细心的态度或行为。
成语结构
疏头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疏”表示疏忽、不细心,“头”表示头脑、思考。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句
1. 他疏头大意,把重要文件弄丢了。2. 做事要细心,不能疏头大意。3. 这个学生经常犯错误,因为他太疏头了。
记忆技巧
要记住疏头这个成语,可以将“疏”字与疏忽、不细心的意思联系起来。同时,将“头”字与思考、注意力联系起来。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形象场景,想象一个人的头脑里面有很多缺口,表示他思考不细心、注意力不集中。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疏头相关的成语,如疏忽大意、疏而不漏等。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疏头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了。2. 初中生:他疏头把考试时间记错了,迟到了。3. 高中生:她疏头没仔细检查论文,结果被老师扣分了。4. 大学生:我疏头没有仔细读题,答错了考试题目。5. 成年人:他疏头大意地签了一个不利于自己的合同。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