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城市电梯理论 - 概述
城市电梯理论,指的是每个乘坐电梯的人都不希望更多的人进来,因为会增加拥挤和停留时间,城市就是电梯的既得利益者,他们需要外来工,但不乐意让他们和自己享受同等的电梯待遇,也不想如何创造更多的电梯实现共享。城市电梯理论反映的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过程,如果没有打破户籍制度,没有城乡一体化意识,外来打工人员和城市人永远不会均等。
城市电梯理论 - 最温暖图书馆
一座图书馆这几天红遍网络,杭州图书馆不拒绝乞丐拾荒者入内读书,引来了其他读者的投诉,馆长褚树青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网友“贺兰泰”在新浪微博上转载了这个故事,两天时间,微博被转发近1.6万次,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州图书馆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杭州钱江新城的杭州图书馆新馆。在二楼的音乐图书室里,一位衣衫有些破旧的中年人。他窝在沙发上打盹,身上的灯芯绒夹克衫好几处已经磨平了,脚上是一双胶鞋,裤管则高高挽起。他只肯说自己是河南信阳人,姓贾。待记者回到一楼,他正在门外的果壳桶里翻拣瓶子。
杭州图书馆新馆是2008年启用的,目前正在装修的老馆位于市中心的浣纱路。老馆附近有杭州市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龙翔服装城、延安路商业街,因此不时会有乞丐流浪汉光顾。新馆因为位于新区,工地较多,也吸引了不少农民工读者,但也会有拾荒者进来。
城市电梯理论 - 异地高考
2010年9月教育部已经证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望试行“异地高考”,异地高考试点工作将由各地自行提出,经审批后实行。
《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称,“将在调研试点的基础上,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待时机成熟时,试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高考。”这一表述随即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以往每逢高考,便会出现“权势获加分,富贵办移民”的现象。显而易见有背景的家庭会通过种种关系为孩子获得高考附加分,少则10分,多则20分;经济实力雄厚的家庭会通过各种渠道为孩子把户籍转入北京、上海、广东等自己出考题并且高考压力相对小的城市。这样一部分考生必定会影响正常的高考秩序,导致教育不公。
城市电梯理论 - 现象分析
家长们对待异地高考试行的看法也不太一致。有些家长认为这样会增加自己孩子的高考竞争压力;有些家长认为不会造成高考不公,只要国家有严格的政策就能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教育公平的机会。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卢晓中认为,教育部“异地高考”的表态是体现了对外来工子女的人文关怀,但他仍为是否会带来新一轮的高考移民而担忧。
杭州图书馆不设“门槛”,在这个冬天温暖了无数网民。对于这家“史上最温暖图书馆”,不少网民都不约而同引用了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城市应该给予底层人群更多的善意,应该能有听任乞丐和拾荒者穿堂而过的雅量。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群的特殊关照,更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必需。
城市电梯理论 - 边缘人群
全社会对边缘人群的关注在提高,这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边缘人群确实需要我们关爱,现在也是关爱边缘人群的时候。一定要有社会机构去关爱他们。
在多元社会,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我们要认真倾听,要重视大多数人的意见,也不排除真理在少数人手中,意见如何取舍,关键要看是否符合公共图书馆的原则。世界上第一座公共图书馆是1852年在英国曼彻斯特成立的,它的精神就是要向所有人开放,特别是要向那些得不到教育机会的阶层提供学习机会。
零门槛开放确实给我们工作人员带来很大压力,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图书馆是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的地方。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试点地区名单,其中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包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和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试点区域有山东省、湖南省和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