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后知

拼音:hòu zhī

注音:ㄏㄡˋ ㄓㄧ

繁体:

基本解释

(1).觉悟较晚。亦指觉悟较晚者。《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三讲:“先知先觉者为发明家,后知后觉者为宣传家,不知不觉者为实行家。”
(2).后来的知己。《吕氏春秋·恃君》:“ 豫让 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也,为故君贼新君矣。’” 陈奇猷 集释:“‘是’下当从《策》补‘为’字,否则文不成义……此文‘是为先知报后知’犹言为 智伯 报 襄子 耳。”

基本含义
事后才知道,事后才觉察到。指人在事情发生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
详细解释
后知后觉是指人在事情发生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或意义,没有及时的认识到问题所在。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保持警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事后才追悔莫及。
使用场景
后知后觉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某个事情发生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
故事起源
后知后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四书章句集注》中。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子路的人,他是孔子的学生,但他常常在做事情上不够谨慎,总是事后才意识到错误。孔子对他说:“你这样的行为就好像智商很高的人,但是不够警觉,所以事后才知道。”后来,人们用“后知后觉”来形容这种情况。
成语结构
后知后觉是一个四字的成语,由两个相同的成语“后知”和“后觉”组成。其中,“后知”表示事后才知道,而“后觉”表示事后才觉察到。
例句
1. 他总是后知后觉,经常犯同样的错误。2. 我们应该学会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总是后知后觉。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后知后觉”与“事后才知道”或“事后才觉察到”这样的解释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尝试用这个成语造一些例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后知后觉相关的成语,例如“事后诸葛亮”、“事后聪明”等。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故事和典故,了解更多关于后知后觉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昨天才知道今天有考试,真是后知后觉。初中生:我在学习上总是后知后觉,每次考试都是临时抱佛脚。高中生:他在选大学专业时没有仔细考虑,现在才后知后觉,后悔莫及。大学生:我在实习期间犯了很多错误,真是后知后觉。现在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会更加努力改正。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