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胡卢

拼音:hú lú

注音:ㄏㄨˊ ㄌ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胡卢 húlú
[laugh] 笑的样子。一说,喉间发出的笑声
掩口胡卢而笑。——《聊斋志异·促织》

详细解释

(1).喉间的笑声。 宋 陆游 《书感》诗:“成败只堪三太息,是非终付一胡卢。”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四折:“夸甚么自己醒,説甚么他人醉,胡卢今后,大家休题。”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无端妄拟为鸳聚,思之暗自胡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视 成 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议长诸女胡卢大笑,谓吾为女子,例不得预,目吾为狂。”
(2).同“ 葫芦 ”。 宋 范成大 《将至公安》诗:“ 公安县 前酒可沽,不如且听提胡卢。” 元 顾亮 《月氏王头歌和杨铁崖》:“快剑一斫天柱折,留取胡卢饮生血。”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胡卢依样君休问,中泽哀鸿血未枯。”参见“ 胡芦 ”。

基本含义
指人的眼睛发红而有神采,形容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详细解释
胡卢一词源于古代匈奴人的习俗。匈奴人以狩猎为生,每当他们看到猎物时,眼睛会变得红色,并展现出强烈的兴奋和活力。因此,胡卢成为了形容人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的词语。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状态良好、精神焕发的情况,特别是在精力充沛、兴致高昂的时候。
故事起源
胡卢一词最初出现在《汉书·匈奴传》中。相传,在古代,匈奴人的首领喜欢狩猎。每当他们发现猎物时,眼睛会变得红色,精神焕发。后来,人们用“胡卢”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胡卢地站在领奖台上。2. 小明考试取得好成绩后,整个人都胡卢起来了。
记忆技巧
可以将“胡卢”与“猎物”联系起来,想象匈奴人发现猎物时的兴奋和活力,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精神状态相关的成语,如“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等,来扩展对于描述人的状态的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放假了,我胡卢地跑回家。2. 初中生:考试取得好成绩后,我胡卢地告诉爸爸妈妈。3. 高中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在画廊里,我胡卢地欣喜若狂。4. 大学生: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我胡卢地与朋友们聚会庆祝。5. 成年人:成功完成了一个项目,我胡卢地向同事们分享喜悦。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