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张江男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张江男-概念

张江男:指聚集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具备理科背景,常常深居简出,工作勤奋,拙于表达。他们薪水很高,却不太会消费;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浪漫,却难以招女孩喜欢;他们智商很高,却普遍想法简单。 他们被武断地概念化为“张江男”。 专家说,他们是一群不懂生活的“废弃生命”;老人们说,他们是可靠的结婚对象;女孩们说,他们更喜欢看电脑而不是看我;而这群被冠以“张江难”的年轻人却说:我们并不寂寞,也很浪漫。

张江男-引申义

张江男,是一种社会现象,对这个忙碌时代的嘲讽。

“我只赚钱不花钱”---这是张江男无奈的自嘲。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想花钱,而是没地方没时间没理由去花钱。

张江男,工作的地点远离市区,逛街是一种奢侈。张江男,工作时间超出负荷,交女朋友基本不可能。张江男,工资很高,却没有途径花出去。张江男,整天对着电脑工作,已经变得不会表达。

某“张江男”曾用文字如此描述张江男:

怀有很多不现实理想,生活有很多不健康习惯,饮食穿着不是很讲究,对女人以及性生活没有太大兴趣,周末生活单调,人际交往不频繁。用简洁的话说,就是买房基本靠攒,娱乐基本靠网,性生活基本靠手,吃饭基本靠外卖,人际基本较淡,恋爱基本靠配对,周末基本在宅。

我为自己身在张江感到忐忑不安。因为身在张江就很可能是张江男。什么是张江男,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张江这地方男人遍地都是,跟农村到处散落的鸡粪一样。我住的酒店楼下,周五经常搞相约星期五,一大帮男人女人吃点心聊天速配,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这种聚会不是每周都有,据我观察是有一阵没一阵,谈恋爱这种东西就图个激情澎湃,搞一次成了一批,等这一批分了散了再搞一批,要不然张江就这么多男人,就这么点女人,一配就成的话早都鸳鸯蝴蝶双双飞了,哪里用得着一次接着一次没完没了的呢。我曾经以体验生活的心态去参加过一个上海城市白领交友速配,报名时一个描眉弄眼的老女人,慈眉善目地问你多大了收入多少家在哪里有无兄弟姐妹,如果你说你家在城市月薪过万家里独生父母上班,那你马上成了最优选,如果你说家在农村月收入两三千有两个弟弟上大学还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妹妹父母都是农民在城市给人家工地上搬砖头还有一个身染重病的老爷爷老奶奶卧床不起,唉呦,对不起您哪,那脸色马上晴转多云了,刚来还给你端茶递水,这会儿恨不得你马上滚得远远。

张江男-张江男调查

他早餐、午餐都在公司的食堂解决,晚饭一般在对面的浦东软件园食堂,或者到香楠小区的周边小饭馆打牙祭,一般在20元以内,喜欢点姜汁烧肉饭、牛肉面或回锅肉饭什么的。

纪枫曾是“中关村男”,所以对于现在的“张江男”称呼也并不介意,且自有他一套见解:“我认为要了解‘张江男’这个群体,应该放到产业大变革的背景中去看。‘张江男’的特点是都受过良好教育,干活却像民工一样累。中国的软件行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有10000行代码要敲的话,就要一行行地敲出来。但是同工程化较高的国外软件行业却不同,中国的程序员工作需要一定的个人的创造性和连续性。不像在工厂搬砖,一天搬100块,搬完就完了。‘张江男’往往下班后心还在工作上,工作向生活浸润。”

纪枫认为,“张江男”的一个问题是单位和住处离市中心的繁华地区太远,要花太多时间在路上。以至一些人的生活圈子就是单位附近方圆三五十米的范围。现在很多张江男都在单位附近买房,例如川沙等地区,一般都是二手房,房价在10000元/平方米左右。这些地区现在教育、商业等配套措施并不十分发达,但是这些问题的优先级要排在上班方便的后面。

其次,由于行业的特点,“张江男”的知识需要不断升级,不断充电。被技术淘汰的压力在行业内形成了焦躁不安的心理气氛。同时,员工和企业之间存在对个人职业规划上的矛盾。员工希望能够升级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公司希望员工安于本分,做熟练工。此外,员工最终都比较渴望转到管理领域发展,很少有人希望一辈子做技术或是成为最好的程序员。“现在企业也在尝试把管理和技术分开,技术做得好也可以升职、加薪。但现在效果还不明显。”纪枫无奈地表示,“现在张江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从事软件外包的业务,在产业链中处于最低最苦的一端。”

张江男-“批判”张江男

虽然“张江男”远离传统意义上的上海中心城区,但中心城里的一些学术名人似乎对他们早有印象。比如,对浦东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颇有研究的复旦大学历史系顾晓鸣教授,就“固执”地认为“张江男”现象是一种现代产业病。

部分“张江男”自己也承认,他们干的是看似脑力活的体力活。这让我想起卓别林1936年的电影《摩登时代》中的情节:卓别林自如地穿梭在机器中间,不停地在拧螺丝,拧啊拧,在他眼前除了螺丝,别无他物,人成为流水线的一个部件。

顾晓鸣说:的确,张江高科技园区还没形成自身的文化。“张江男”与《摩登时代》中的人物很相似,只不过以高科技方式重现罢了。而高科技产业内部更加细分,像“张江男”那样的技术人员,如果只是做生产流程的一个部件,别无所长,人生被镶嵌到一个MATRIX(矩阵)里,如果自己又不自觉,很可能就成为现代化过程中的“废弃的生命”,这在发达国家已作为理论问题提出来了。

年轻的“张江男”普遍都很单纯,但其实这是从学校到企业“短路”过程中造成的幼稚。而张江作为集中的科技园区,远离完整的社会生活和都市环境,这些人在其中往往过着长不大的生活。没有足够的社会交往让他们去获得应有的的个人经验,他们也无法融入复杂的城市生活。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的简单生活,科技上的追求和竞争,使他们无法体验人生深层次的需求。“数字鸿沟”的说法已经广为人知,我觉得“张江男”现象的产生,是“生活知识鸿沟”的一种体现。

“生活知识鸿沟”指现代人生活知识的匮乏造成的人际落差。当一个人缺乏美学教育时,他就不能真正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无法产生更深层次的追求。同样,生活的能力、激情、趣味也需要有复杂的机制养成,如果在人生环节中缺了这样的养成过程,“张江男”就有可能成为“IT动物”,他们既缺乏享受生活的时间,也对生活乐趣很无知。他们的生活圈子窄了,便逐渐会产生了惰性。“张江男”也许会懒得去认识女孩子,或是懒得去参加活动,似乎电脑满足了他们所有的需求,其实这是一种“身心无能”的表现。

张江男这一现象,我们不可以把在张江工作的人武断地概念化为“张江男”。我认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张江男”,是特指或多或少患有社会自闭症的高智商、低社会能力的人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缺乏与社会的接触,导致这批高学历人群人格情感缺失,从而又对社交产生恐惧感,造成他们木讷和粗糙的个性。这样的男孩子并不招女孩欢迎,即便他们收入不错。也就是说,“生活知识鸿沟”导致情感体验鸿沟,再引发人际交往的障碍。

“张江男”现象,是学校教育、企业文化以及两者之间的桥梁出现问题的综合结果。我们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以分数挂帅,极大限制了学生对全面生活的参与和感知,导致大批高学历人才不懂生活。而我们的企业或迫于竞争,或管理观念陈旧,从而缺乏人文关怀,有意无意地把人才仅当作工具。我在MBA讲课时,一直主张企业内部的HR(人力资源)应该改为HD(人力发展),前者感觉是在利用这份“资源”,而后者更是考虑到了人才的自身成长。

此外,像类似张江地区的企业,都是智慧密集型企业,高薪职位也带来了人与人的区隔和压力。这批高学历的“张江男”如果在企业的层级中没有发言权,他们的高强度工作在磨去他们棱角的同时,也在钝化他们的青春活力。张江建立高科技园区已有16年了,我们现在关注“张江男”这一特殊群体还来得及。

张江男-“平反”张江男

张江男所面临的一切,和现代都市的青年人没有根本差异。首先,流水线上的机器并不是张江的专利,工业革命以后,整个社会都是如此。其次,说张江男无法体验“复杂的城市生活”,城市生活难道非烟歌缥缈灯红酒绿才是?很多张江男有自己的高雅爱好,并且比一般人更能静下来心来工作,沉得住气,没有受到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过多影响。

还有,张江男并非缺乏美学教育, Monosail是古典音乐的爱好者,田华喜欢远足。所谓的HD(人力发展)不是现在的企业能够短期达成的,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改变。张江男在相对简单且明快的环境中生存和工作,有着更加单纯的情感。大家何必要把他们当作一群IT动物呢?

推荐词语

©2019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34508号-2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