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辞説

拼音:

注音:

繁体:辭説

基本解释

1.言辞。《礼记·礼运》:“祝嘏辞説,藏於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説,士之荣叶、皮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2.犹意见,看法。
3.谈话。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行必联轡,息必比席,食也匕箸之与邻,言也辞説之与参。欢然有会於心,而若有所得。”
1.谓以言辞打动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敬通 雅好辞説,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2.指说服、打动人的口才。 清 龙启瑞 《送吕介存南游序》:“ 周 道衰,学校废,陵夷至於 战国 ,而游士始多,然彼皆逞其辞説,以取一时之功名富贵。”

基本含义
指辞章之辞,即辞章中的言辞。也泛指言辞、辞令、辞章等。
详细解释
辞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辞”和“説”两个字组成。辞指文辞、言辞;説指说明、解释。辞説原指辞章中的言辞,现在泛指言辞、辞令、辞章等。它强调的是用辞的技巧和艺术,即在表达中运用恰当的辞令和言辞,使文字更加精确、生动、有力,达到表达意思的目的。
使用场景
辞説常用于讨论文辞、言辞的运用和技巧,特别适用于文学创作、辩论、演讲等场合。在写作或演讲中,使用恰当的辞令和言辞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有力,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共鸣。
故事起源
辞説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辞説之家,何如也?如司马相如之辞説。”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辞章家,他的辞章以言辞优美、表达精准而闻名。因此,辞説一词成为了形容言辞优美、辞章精妙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辞説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的辞説精妙,让人深受启发。2. 这篇文章的辞説恰到好处,引人入胜。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辞説这个成语:将“辞”字和“説”字分开记忆,辞指文辞、言辞,可以联想为辞章中的辞;説指说明、解释,可以联想为用言辞进行说明解释。结合这两个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用恰当的言辞进行解释或说明。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辞章的运用技巧和修辞手法,以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辞説让我明白了课文的内容。2. 初中生:他的辞説太生动了,我完全被吸引住了。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他的辞説非常有说服力。4. 大学生:她的辞説优美动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