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比喻

拼音:bǐ yù

注音:ㄅㄧˇ ㄧㄩˋ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2) (名)一种修辞方法;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构成]
偏正式:比〔喻
[例句]
比喻手法。(作定语)打个比喻。(作宾语)

英文翻译

1.(譬喻; 一种修辞方式) metaphor or simile; analogy; figure of speech; allegory

详细解释

◎ 比喻 bǐyù
[allegory;comparison;metaphor;figure of speech] 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1).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汉书·师丹传》:“天下一统,而称引亡 秦 以为比喻,詿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正末云]小将军,你和他廝杀呵,有个比喻。[ 刘无敌 云]将何比喻?[正末唱]你恰便似病羊儿逢着大虫。”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对!男人是不能够拿花来比的。”
(2).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基本含义
用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暗示另一事物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
详细解释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使得后者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被理解。比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丰富语言表达的方式。
使用场景
比喻在文学、口语和写作中广泛应用。比喻可以用于描述人物特征、事物性质、情感状态等,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故事起源
比喻这个词语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比喻的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已经存在很久,但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被正式称为“比喻”。
成语结构
比喻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比”和“喻”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真是个太阳般的人。 2. 这个问题就像一座大山,让我感到无法逾越。3. 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透出无尽的智慧。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成语“比喻”。比如,可以想象自己用一个事物来“比”另一个事物的特点,就像是在进行类比一样,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除了比喻,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排比等,都可以用来丰富语言表达。学习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妈妈像一只蜜蜂一样勤劳。2. 初中生:他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花朵,美丽而温暖。3. 高中生:这个问题就像是一座无法逾越的悬崖,让我感到困惑和无助。4. 大学生:他的演讲像一阵春风,给人以无限的启发和思考。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