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冰凘

拼音:bīng sī

注音:ㄅㄧㄥ ㄙㄧ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冰澌 ”。1.解冻时流动的冰。 宋 苏辙 《游城西集庆园》诗:“冰澌片断水光浮,柳线和柔风力輭。” 宋 周邦彦 《南乡子》词:“自在开帘风不定,颼颼,池面冰澌趁水流。” 清 曹寅 《后陶留饮香河书屋》诗:“无多柳叶连桥暗,渐减冰凘落照斜。” 清 吴锡麒 《春霁图》曲:“响冰澌急溜放前沽,洒斜阳破网拦横浦。”
(2).冰棱。 宋 张元干 《夜游宫》词:“半吐寒梅未坼,双鱼洗,冰澌初结。”《金史·世祖纪》:“时十月已半,大雨累昼夜,冰凘覆地, 乌春 不能进。” 元 王子端 《大江东去·癸巳暮冬小雪》词:“冰凘生砚,问谁先得佳句。”

基本含义
形容寒冷刺骨。
详细解释
冰凘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极度寒冷的天气或环境。它表示寒冷到了极点,冰冷无比,让人感到刺骨的寒意。
使用场景
冰凘一词常用于形容严寒的冬季天气,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极寒环境下的感受。例如:“冬天的北方地区经常有冰凘的天气。”“他在冰凘的寒风中等待了很久。”
故事起源
冰凘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寒冷冬季。冰凘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蓼莪》中,用来形容冰冷的水。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了形容极度寒冷的天气或环境。
成语结构
冰凘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冰凘”组成。
例句
1. 冬天北方的河流上常常结满了冰凘。2. 在冰凘的天气里,人们都要穿厚厚的衣物来保暖。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寒冷的冰天雪地中,感受到冰凘的寒冷刺骨,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寒冷天气相关的成语,例如“寒冬腊月”、“严寒酷暑”等,扩展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早上天气很冷,感觉像是冰凘一样。2. 初中生:冰凘的天气里,人们都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3. 高中生:冰凘的北方冬天,河流都结满了厚厚的冰层。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