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锋头

拼音:fēng tóu

注音:ㄈㄥ ㄊㄡ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指笔尖。引申为文词。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一折:“读残书轧鳖鳖,饿杀北窓萤……有什么锋头利钝,舌底雄雌。”
(2).犀利的笔触。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一)》:“写法的确不过平铺直叙,但到处是刺……虽然重译,也得竭力保存它的锋头。”
(3).比喻形势发展的方向或紧张的情势。《劫馀灰》第七回:“你快点好了,到船上去,好歹趁这个锋头,发一个大利市。”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至此捉人消息更见确实,各人遂纷纷觅地暂避锋头。”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二:“ 老甘 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
(4).风头,引人注目的表现。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新作家的刊物,一出锋头,就显病态。” 巴金 《老歌者》:“有一些西洋的夫人和小姐在社会上出了锋头,自然也有绅士们肯捧场。” 老舍 《赵子曰》第五:“有工夫再出些锋头,闹些风潮,挣些名誉。”

基本含义
锋头指的是尖锐的物体前端,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尖锐、犀利之处。
详细解释
锋头一词最初是用来形容剑或刀的尖端,后来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的尖锐、犀利之处。它强调事物具有锐利的特点,常用来形容言辞、批评、批判等具有冲击力和攻击性的行为。
使用场景
锋头成语常用于描述言辞、批评、批判等具有冲击力和攻击性的行为。适用于各种讨论、辩论、批评的场合。
故事起源
《战国策·齐策四》记载了一个关于锋头的故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管仲在会见齐桓公时,用锋利的矛指向桓公的胸前,意在提醒他要警惕外敌。这个故事成为了形容人或事物锋利的起源。
成语结构
锋头是一个名词短语,由“锋”和“头”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批评总是直指问题的锋头。2. 这部电影在揭示社会问题时,锋头十分尖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锋头”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尖锐的物体,如剑或刀,它的尖端就是锋头,代表着锐利和犀利的特点。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锋头相关的成语,如“锋芒毕露”、“锋利如剑”等,来扩展对锋头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回答总是锋头十足,让老师印象深刻。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观点锋头十分犀利,引起了广泛的讨论。3. 高中生:他的演讲锋头十足,让听众深受震撼。4. 大学生:这个辩论队的辩手锋头十分锐利,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