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黄耳蕈

拼音:huáng ěr xùn

注音:ㄏㄨㄤˊ ㄦˇ ㄒㄩ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即黄耳菌。 宋 陆游 《野馈》诗:“黄耳蕈生斋鉢富,白头韭出客盘新。”参见“ 黄耳菌 ”。

基本含义
指人言谈浅薄、无聊而无趣。
详细解释
黄耳蕈是由“黄”、“耳”、“蕈”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黄”指颜色黄,意味着浅薄、无聊;“耳”指耳朵,比喻言语;“蕈”指蘑菇,比喻事物。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的言谈浅薄、无聊而无趣。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谈无聊、缺乏深度,可以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等场景。
故事起源
关于黄耳蕈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西游记》中。在小说中,黄耳蕈是孙悟空在花果山上发现的一种蘑菇,它长得非常普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此,后来人们就用“黄耳蕈”来形容言谈平庸、无聊的人。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三个字组成,形式为“形容词 + 名词 + 名词”。
例句
1. 他的观点太黄耳蕈了,完全没有任何深度。2. 这个演讲太黄耳蕈了,听得我都想睡觉了。
记忆技巧
可以将“黄耳蕈”想象成一个普通的蘑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言谈无聊、缺乏深度相关的成语,如“浅尝辄止”、“口若悬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和那个同学一起玩,他老是说些黄耳蕈的话。2. 初中生: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些同学总是在后面讲黄耳蕈的笑话,很影响听讲。3. 高中生:这个演讲真的太黄耳蕈了,完全没有新的观点和深度的思考。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