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萧飒

拼音:xiāo sà

注音:ㄒㄧㄠ ㄙ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唐 陈羽 《湘妃怨》诗:“商人酒滴庙前草,萧颯风生斑竹林。” 宋 王安石 《次韵酬朱昌叔》之六:“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颯水潺湲。”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雨夜》词:“萧颯不堪闻,残妆拥夜分。”
(2).萧条冷落。 唐 杜甫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成都 乱罢气萧颯, 浣花 草堂 亦何有。”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三:“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颯满僧窗。” 清 狄亿 《菩萨蛮》词:“萧颯不胜情,孤鸿三两声。”
(3).稀疏;凄凉。 唐 李白 《飞龙引》之二:“下视 瑶池 见 王母 ,蛾眉萧颯如秋霜。” 宋 陆游 《独立》诗:“白髯萧颯一愚公,独立濛濛细雨中。” 元 郝经 《巴陵女子行》:“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颯天为愁。”
(4).萧洒自然。 唐 白居易 《画竹歌》:“嬋娟不失筠粉态,萧颯尽得风烟情。”

英文翻译

1.[书] desolate; bleak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风采或气质潇洒自如,不拘束。
详细解释
萧飒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风采或气质潇洒自如,不拘束。这个成语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萧条古柳昏侵晓,薄暮寒鸦一片飞。独倚望乡台上月,遥怜小儿萧飒衣。”这里的“萧飒衣”指的是小儿的风衣,形容小儿的气质潇洒自如。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男子潇洒自如的风采,也可以用来形容女子的优雅。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男子在舞台上自信地表演,或者形容一个女子在社交场合中的得体举止。
故事起源
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夜,杜牧独自站在望乡台上,远望着故乡的月亮。他看到一个小儿穿着萧飒的衣服,感叹小儿的风采和气质,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萧飒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穿着一身萧飒的西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她走路的姿态非常萧飒,像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3. 这位演员的表演风格十分萧飒,深受观众喜爱。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你站在望乡台上,远望着故乡的月亮,突然看到一个小儿穿着萧飒的衣服,展现出潇洒自如的气质。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萧飒相似的成语,例如“风度翩翩”、“风华绝代”等,以扩大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像个大人,非常萧飒。2. 初中生:她的舞姿优美,萧飒地转动着。3. 高中生:这位演员的表演风格很有特点,有一种独特的萧飒气质。4. 大学生:他的穿着和举止都很萧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