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卧鼓

拼音:wò gǔ

注音:ㄨㄛˋ ㄍ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后汉书·隗嚣传》:“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李贤 注:“卧犹息也。” 北周 庾信 《移齐河阳执事文》:“自疆场卧鼓,边鄙收烽,义让之行,未能朞月。” 唐 钱起 《送李九归河北》诗:“南州初卧鼓,东土復维城。”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侯袭莒》:“衔枚卧鼓,出 莒 人之不意,自谓一鼓可以得 莒 矣。”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外曾祖葛芝山之死》:“寄语挥毫贵公子,櫜弓卧鼓百年餘。”

基本含义
形容人在安静中准备行动。
详细解释
卧鼓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卧”和“鼓”两个词组成。其中,“卧”表示躺着,安静休息的状态,“鼓”表示战鼓,象征战斗行动。这个成语意味着人们在安静休息的时候,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行动。
使用场景
卧鼓多用于描述人们在休息的时候,保持警觉,随时准备行动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人在等待时,保持警觉,随时做好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休息期间,思考问题,准备行动。
故事起源
关于卧鼓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的战争中,士兵们常常在战斗之前,先休息片刻,以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然而,在休息的同时,士兵们需要保持警觉,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袭击。因此,卧鼓成语可能就是用来描述这种状态的。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1. 在比赛开始之前,运动员们都卧鼓待发,准备迎接挑战。2. 领导要求我们在休息的时候也要保持卧鼓的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工作上的突发情况。
记忆技巧
可以将卧鼓成语与战争时期的士兵休息状态联系起来。想象一下士兵们在战场上休息的时候,但他们仍然保持警觉,随时准备行动。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休息和行动相关的成语,如“卧薪尝胆”、“卧冰求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做作业的时候,虽然休息了一会儿,但我一直保持卧鼓的状态,随时准备继续做题。2. 初中生:考试之前,我会在休息的时候保持卧鼓的状态,随时准备回答老师的问题。3. 高中生:我在准备高考的时候,每天都会安排一段时间休息,但我会保持卧鼓的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考试情况。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