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理问

拼音:lǐ wèn

注音:ㄌㄧˇ 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审理,讯问。《元史·刑法志一》:“其鬭讼……及科差不公自相告言者,从本管理问。”《水浒传》第二六回:“原来县吏都是与 西门庆 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説;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2).官名。 元 行省有理问所,置理问、副理问等官; 明 清 时为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掌勘核刑名。《元史·百官志七》:“理问所,理问二员,正四品;副理问二员,从五品。”《明史·职官志四》:“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清史稿·职官志三》:“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省各一人……理问所理问,从六品。”《清史稿·职官志三》:“理问掌推勘刑名。”

基本含义
理问指理性思考和询问问题。它强调通过思考和提问来探求真理和解决问题。
详细解释
理问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理”指理解、理性,表示通过思考和分析来理解问题或事物的本质;“问”指询问、提问,表示通过提出问题来获取信息或答案。理问强调通过理性思考和提问来探求真理,解决问题,是一种追求知识和智慧的行为。
使用场景
理问常用于教育、学术、科学等领域,用来鼓励人们思考和提问,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的产生。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积极运用理性思考和提问的能力来解决。
故事起源
理问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鹿鸣》一篇:“理我其言,言而永言。”这句话表达了通过理性思考和提问来探求真理,并将其传承下去的意义。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为成语,成为鼓励人们思考和提问的象征。
成语结构
理问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学习不仅仅是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问。2.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先理问自己,再向他人寻求帮助。3.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理问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理问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书桌前,认真思考并提出问题,用脑力来理解和探究问题的本质。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俗语,如“探究”、“质疑”、“追根究底”等,可以进一步扩展对理问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勇于理问,不懂的问题要勇敢地提出来。2.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我们要学会理问,用思考和实验来解决问题。3. 高中生:理问是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出问题,追求真理。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