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节止

拼音:jié zhǐ

注音:ㄐㄧㄝ ˊ ㄓ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控制;协调。《易·节》“苦节,不可贞” 唐 孔颖达 疏:“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有节,其道乃亨。”《礼记·乐记》“节奏合以成文” 唐 孔颖达 疏:“节止其乐,使声音和合,成其五声之文也。”

基本含义
节制、戒除
详细解释
节止指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戒除不好的习惯或行为。它强调了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应该保持自律,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做有害的事情。
使用场景
节止多用于教育场合,教导人们要远离不良行为,保持自律,提升个人品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提醒自己或他人要慎重行事,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
故事起源
节止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一个叫季文子的人,他在受到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保持清醒和冷静。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戒除不好的习惯和欲望,保持节制。
成语结构
节止是一个动词短语,由“节”和“止”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欲望,保持节止,不做对自己和他人有害的事情。2. 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节止,不轻易放弃,努力克服困难。
记忆技巧
可以将节止与“戒止”相联想,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其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多使用这个成语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节止相关的成语,如“克己奉公”、“自律”等,可以进一步拓展对节制和自律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节止吃零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2. 初中生:我们应该节止使用手机,专心学习。3. 高中生:要在考试期间节止玩游戏,集中精力备考。4. 大学生:我要节止浪费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