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蓝色经济区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2010年4月1日,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证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正在等待批复。国家发改委将在近期组织相关的调研工作。

详细解释


 简介

蓝色经济区

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基于经济、科技、社会和开放的陆海一体区域及系统创新体系,它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新兴产业形成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青岛社科院经济战略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隋映辉,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如是表示。

产生背景

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经济战略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隋映辉指出,蓝色经济区集陆海于一体,并与国内外创新资源、信息网络对接,缩短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空间距离,造就了新型的经济形态和集群带发展空间。同时,通过产业带、创新域和生态链的整合互动,将区域内各个城市或经济实体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蓝色经济区及其产业布局,展现了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式。

海陆一体

蓝色经济区

蓝色经济区是涉海空间概念,更是一种创新域

蓝色经济区,不仅是一个涉海经济的空间概念,还是一个系统创新、可持续发展和陆海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它通过制定陆海一体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实现海洋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使沿海和腹地经济优势互补,互为依托,实现共同发展。

青岛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经济战略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隋映辉说:“我个人认为,蓝色经济区实际上就是一个以系统创新为支撑,产业经济发展为基础,将更多的海洋资源,通过陆上科技资源、创新平台、工业制造、物流运输、投资体系等鼎立支持和有效开发利用,努力实现陆海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空间规模的最大化的泛海经济区。”

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空间和创新域,蓝色经济区具有集聚性、关联性、独立性和辐射性四大基本特征。而传统的陆海经济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忽略了其内在的基本特征,就使得其在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设计方面被人为地分割了。

隋映辉告诉记者:“所以说,蓝色经济区是在特定的创新环境下,由特定区域、特定城市、要素组合、相互衔接的产业链、生态链等构成的战略生态系统。”

就此,隋映辉建议:建设蓝色经济区,首先要将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发和陆地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结构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陆海一体的创新域。要着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陆海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和结构升级。

其次,建设蓝色经济区,要依托蓝色经济区将着力点放在研发、设计、服务等方面,为地区提供技术、智力、人才、资金等支撑服务,使得蓝色经济区成为蓝色经济区的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和配套中心。

再次,应积极推动海洋产业制造业、专业知识服务、零部件配置等向内陆地区转移和发展,采用前店后厂模式,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集聚的大蓝色经济区。

海陆一体的集群带是蓝色经济区的内核

“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集群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推动海洋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加快海洋资源在陆地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为先进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就要改变长期以来部门经济遗留下的体制分割、政策分离的思维方式,建设开放式、多功能的蓝色经济区战略生态系统。”隋映辉强调。

“根据山东区域跨越式发展目标、产业集群带和蓝色经济区系统的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着眼于跨区域纵横交错的战略构想。”隋映辉表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就是要以‘两黄(环黄海地区、黄河流域)对接、三国(中日韩)互动’形成蓝色经济创新空间以及产业集群转移走廊。”

那么,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呢?

隋映辉强调,要充分利用区域科技经济多元机制和产业合作路径,利用山东半岛制造业的创新资源和比较优势,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增长的极核作用,形成以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陆海一体创新域(圈)为“增长极”、以创新网络扩张系统为“战略支点”的蓝色经济区战略模式。

他进一步阐释说:“这一模式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园区开发、集群发展’,实现陆海空间和产业的聚集、扩张和拉长。在优化研发服务、设施建设基础上,推动区域由规模扩张向创新扩张,形成一个服务于海洋‘科技产业化、服务市场化、创新国际化’的整体,从而推动区域陆海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

生态链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初步构想

随着全球产业竞争加剧,陆海产业经济由资源约束型转向技术约束型和生态约束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和集群带,需要改变以往脱离产业链、创新域的发展战略思路,围绕产业高端集群和“蓝色经济区”进行开放式、多功能的创新环境和生态链的建设。

对此,隋映辉提出4点建议。

首先,抓紧合成战略生态系统。要将陆海一体的区域创新域、城市(地区)创新域、企业创新域共同构成一个功能协调、结构合理的蓝色经济区战略生态系统,这一系统作为一个相关要素的组成,将影响蓝色经济区或地区的战略生态及其产业链构成。

其次,以比较优势资源完善产业创新。集群生态链是产业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构建蓝色经济区的资源聚集平台和产业生态链,对于吸引国内外海洋研发机构、公司从产业价值链的研发、生产、营销、运营阶段进入更高阶段,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参与全球的知识外包和高端制造的专业化分工等具有重大的作用。由于成本、资源和人才等因素,发达国家将加快把本国产业化发展的科技生产、组装生产环节、零部件产业以及部分研究开发机构转移到山东半岛地区,这为建立以蓝色经济区为主导的集群带和生态链提供了外部资源。

再次,通过政府有效调控及市场化、国际化的运作,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及产业的发展。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看,建设蓝色经济区必须走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因此必须做到以下方面:以资源有效利用为基础、资本运作为纽带,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学研资介一体化的创新模式;重视以蓝色经济区“高附加值和市场需求”为研究开发和创新的目标,改变海洋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脱节、产品附加值低等现象;吸引国内外资本的参与,形成以市场化的风险投资为主导的孵化器模式;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区工业体系。

最后,加快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中小企业配套。完成以蓝色经济区为框架的工业布局,要鼓励国家科研机构、大学、大型企业委托或外包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配套项目,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蓝色经济区的大型项目建设,并通过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配套合作的投资机制、税收返还政策,促进“蓝色经济区”生态系统的完善。

推荐词语

©2019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34508号-2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