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诠次

拼音:quán cì

注音:ㄑㄨㄢˊ ㄘ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1).次第;层次。詮,通“ 銓 ”。 晋 陶潜 《饮酒》诗序:“既醉之后,輒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詮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唐 白居易 《题道宗上人十韵》:“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詮次。” 清 龚自珍 《最录禅波罗蜜门》:“全书十卷,菁华不外此二义,有所观浅深不同,层纍盘旋,如鸟道而渐上,以为詮次耳。”
(2).选择和编排。詮,通“ 銓 ”。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史官 沉传师 等採事得於传闻,詮次不精,致有差误。”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小引》:“昔 王宗稷 作《苏文忠公年谱》,悉本《东坡大全集》詮次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佛经目录由朝廷敕修,目次不仅在于诠次甲乙、提供检寻,而且‘别真伪、明是非’,‘摭拾遗漏、删夷骈赘’。”

英文翻译

1.arrange text in proper order

基本含义
诠次指的是言辞或文章的意思深刻,表达精确,言之有物。
详细解释
诠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诠”和“次”。诠意为解释、阐述,次则表示次第、层次。诠次的含义是指言辞或文章的意思深刻,表达精确,言之有物。
使用场景
诠次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笔优美,表达深刻的文章或言辞。可以用来形容讲话或文章内容详尽,逻辑严密,表达准确。
故事起源
关于诠次的起源,目前尚无明确的故事或典故可考。不过,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在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可以推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表达方式。
成语结构
成语“诠次”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修饰词或者补充成分。
例句
1. 他的演讲诠次而精彩,引起了观众的共鸣。2. 这篇文章的诠次之处在于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的问题。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诠次这个成语:1. 将“诠次”分成两个部分,“诠”和“次”,然后找到与这两个字相关的联想词。例如,“诠”可以联想到解释、阐述,“次”可以联想到次第、层次。通过与这些联想词的联系,帮助记忆诠次的含义。2. 可以找一些与诠次相关的例句,将其背诵并反复复习,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如果对于成语“诠次”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之相关的成语,例如“诠释”、“诠言”等。通过学习更多的成语,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讲解非常诠次,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2. 初中生:这篇作文的诠次之处在于它能够准确地表达我的想法。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诠次深入浅出,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4. 大学生:这位教授的课堂教学诠次而生动,让我受益匪浅。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