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民粮

拼音:mín liáng

注音:ㄇㄧㄣˊ ㄌㄧ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旧指民众所缴纳的田赋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忍性气》:“有劣衿某者,以本社民粮百餘金,悉为包揽,饱之谿壑者二十餘年,歷任不敢过问。”

基本含义
指农民生产的粮食,也可指国家的民生。
详细解释
民粮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上》中,意为农民所产的粮食。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国家的民生和国家的经济基础。民粮是国家的根本,也是人民生活的基础。它体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使用场景
民粮一词常用于描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农民的劳动成果。也可以用来指代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人民的生活来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表达对农业和农民的尊重和关注。
故事起源
民粮一词最早出自《礼记·曲礼上》,并在后来的文献中不断被引用和解释。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农业和农民的重视,以及对国家经济基础的关注。
成语结构
民粮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农民的辛勤劳动是民粮的来源。2. 发展农业是保障国家民粮的重要途径。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农民、农田和粮食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想象一个农民在田地里劳作,收获丰富的粮食,这样就能很容易地记住“民粮”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农业和农民相关的成语,如“丰收”、“劳动”等,以加深对农业和农民的理解和尊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农民爷爷每年都会种很多庄稼,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民粮。2. 初中生:发展农业是保障国家民粮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关注农民的劳动成果。3. 高中生:民粮是国家的根本,保障人民的生活来源,我们应该加强农业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