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鳃草

拼音:sāi cǎo

注音:ㄙㄞ ㄘ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水藻之一种。水蕰的俗称。形如鱼鳃,故称。又名牛尾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水藻》:“藻有二种,水中甚多。水藻叶长二三寸,两两对生,即马藻也。聚藻叶细,如丝及鱼鳃状,节节连生,即水蕰也,俗名鳃草,又名牛尾蕰是矣。”

基本含义
指随波逐流,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详细解释
鳃草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鳃”指鱼的鳃,是鱼类呼吸器官的一部分,“草”指水中的水草。鱼在水中生活,依靠鳃进行呼吸,而水草则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因此,鳃草成语比喻人没有主见,像鱼一样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使用场景
鳃草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可以用于批评某人盲从他人,缺乏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行为。
故事起源
据传,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齐国有一个官员叫鳃草,他因为没有主见,总是盲从他人的意见而得名。这个成语就是以他的名字来形容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成语结构
鳃草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总是鳃草一样,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2. 不要成为别人的鳃草,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片水中的水草,鱼在其中随波逐流,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就像人们形容的鳃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有关成语和俗语的用法,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当一个鳃草,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2. 初中生:他总是跟着别人走,真是个鳃草。3. 高中生: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应该避免成为鳃草,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