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跣足

拼音:xiǎn zú

注音:ㄒㄧㄢˇ ㄗ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1).赤脚;光着脚。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首冠金冠而跣足。”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徐伯龄》:“﹝ 徐伯龄 ﹞疎荡不拘小节,对客每跣足蓬头。”《红楼梦》第一回:“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癩头跣足,那道跛足蓬头。”
(2).指光着的脚。 戴望舒 《村姑》诗:“村里的姑娘静静地走着,提着她的蚀着青苔的水桶;溅出来的冷水滴在她的跣足上。”

基本含义
赤脚,没有穿鞋袜的状态。
详细解释
跣足是指没有穿鞋袜,赤脚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生活贫苦,没有足够的衣物和物质享受。
使用场景
跣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贫困的生活,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的欠缺或不足。
故事起源
跣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文公十年》:“跣足行于庙堂。”这句话形容了一个国君在庙堂中赤脚行走的情景。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引申为形容贫困和缺乏的状态。
成语结构
跣足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跣”和“足”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们一家生活非常贫困,每天都跣足走在泥泞的土地上。2.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只能跣足在雪地里行走。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先走”,跣足的“足”字和“走”字谐音,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贫困生活和社会背景,以及现代社会中的贫困问题和扶贫工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一个跣足的小朋友在街上卖报纸。2. 初中生:农村的孩子很多都是跣足上学的。3. 高中生:他虽然跣足,但他的心却是充满希望和梦想的。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