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韬略

拼音:tāo lüè

注音:ㄊㄠ ㄌㄩㄝ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韬略 tāolüè
[military strategy] 由古兵书《六韬》、《三略》引申而来,指计策、谋略
此人胸怀韬略,腹引机谋。——《三国演义》

英文翻译

1.military strategy

详细解释

(1).古代兵书《六韬》、《三略》的并称。泛指兵书。 唐 张说 《河西节度副大使安公碑铭》:“幼聚童儿,必为军阵之戏;长交英俊,唯谈韜略之书。”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唐 自 大中 已来,以兵为戏者久矣。廊庙之上,耻言韜略。” 严复 《救亡决论》:“ 中国 武夫识字,所恃为韜略者,不逾此种。”
(2).借指谋略,计谋。《旧唐书·越王係传》:“ 越王 係 幼禀异操,夙怀韜略,负 东平 之文学,藴 任城 之智勇。”《水浒传》第七六回:“枢相素读兵书,深知韜略。”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三:“ 常明义 有点韬略,是佃户当中的‘军师’,经常琢磨些对付 白眼狼 的点子。”

基本含义
指隐藏智谋,不轻易暴露自己的计谋和才智。
详细解释
韬略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韬”意为隐藏,暗藏,而“略”则表示智谋,计谋。韬略指的是通过隐藏自己的计谋和才智,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个成语强调了隐藏和谨慎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保持冷静和机智的能力。
使用场景
韬略常常用于描述在面对困境、挑战或竞争时,人们采取的隐藏计谋和智谋的行为。这个成语可以用于表达对某人的机智和智慧的赞美,也可以用于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和谨慎。
故事起源
成语“韬略”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说,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为了对抗强大的晋国,采用了一种隐藏智谋的策略。他派遣了一位名叫晏婴的大臣去晋国,以卧薪尝胆的方式隐藏自己的才智和计谋。晏婴在晋国表现得非常愚蠢和无知,被晋国人轻视。然而,当晋国国君得知晏婴是齐国的间谍后,他感到非常后悔。这个故事成为了“韬略”的典故,表明了隐藏智谋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1. 他在竞争中总是善于运用韬略,不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2. 这位领导者以韬略的方式处理复杂的局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韬略”与隐藏智谋和谨慎的行为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森林中隐藏自己的身影,暗中观察和计划,然后采取恰当的行动。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智谋和计谋相关的成语,如“智勇双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游戏中,我喜欢使用韬略来隐藏自己的策略,让对手猜不到我的下一步。2. 初中生:学习中,我会运用韬略来隐藏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在竞赛中,我会运用韬略来分析对手的弱点,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获胜。4. 大学生:在工作中,我会使用韬略来处理复杂的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