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经史子集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jīng shǐ zǐ jí ㄐㄧㄥ ㄕㄧˇ ㄗㄧˇ ㄐㄧˊ

经史子集(經史子集) 

我国传统图书分类的四大部类。经部包括儒家的经典和小学方面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集部包括诗、文、词、赋等总集、专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经史子集,区分为四,九流百氏,咸类附焉,一定之体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经史子集》:“今《隋书·经籍志》已分经史子集者,《隋书》本 唐 人所修也。近代説部之书最多,或又当作经史子集説五部也。”

基本含义
指经、史、子、集四部书,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孝经》、《尔雅》等经典著作的总称。也指学问渊博,知识丰富。
详细解释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经、史、子、集四部书,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经典著作如《易经》、《尚书》、《诗经》等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学习的基础,被认为是智慧和道德的源泉。因此,经史子集也成为了学问渊博、知识丰富的象征。
使用场景
经史子集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学问渊博或知识丰富。可以用来表扬那些在某个领域或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和广泛知识的人。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
故事起源
经史子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用来形容汉代学者的学问渊博。它的意义逐渐扩展到形容学问渊博的人。经史子集一词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强调学习经典著作,认为通过学习经典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因此,经史子集也成为了儒家文化中学问渊博的象征。
成语结构
经史子集是一个四字成语,其中“经”、“史”、“子”、“集”分别表示经典著作的类别。它们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成语,表示学问渊博、知识丰富。
例句
1. 他研究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真是一个经史子集。2. 这位老师不仅在数学上有深入研究,还对经史子集非常了解。
记忆技巧
可以将“经史子集”四个字分别对应经、史、子、集四部书的首字,通过与经典著作的联系来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易经》、《尚书》、《诗经》、《礼记》等经典著作,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要像经史子集一样,多读书,才能变得更聪明。2. 初中生:我想成为一个经史子集,不仅在学习上有所成就,还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3. 高中生:他的学问真是经史子集,无论是历史、文学还是哲学,他都了解得很透彻。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通过学习不同学科,努力成为经史子集,为社会做出贡献。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