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三月三日

拼音:sān yuè sān rì

注音:ㄙㄢ ㄩㄝˋ ㄙㄢ ㄖ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即上巳节。 汉 以前取农历三月上旬之巳日, 三国 魏 以后改用三月三日,不用上巳。见《晋书·礼志下》。《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唐 贾公彦 疏:“一月有上巳,据上旬之巳而为祓除之事,见今三月三日水上戒浴是也。”《艺文类聚》卷四引《夏仲御别传》:“ 仲御 诣 洛 ,到三月三日, 洛 中公王以下,莫不方轨连軫,并至南浮桥边禊。” 唐 杜甫 《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 水边多丽人。”

基本含义
指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详细解释
三月三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巳节”的日期,也叫“三月三”。上巳节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主要用来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祈福。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子孙繁荣。同时,人们也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打秧歌等。
使用场景
三月三日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特定的日子或事件,也可以用来指代传统节日上巳节。
故事起源
上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相传,上巳节最早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嫦娥。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仙女,她嫁给了一个人类,但后来她吃了仙丹,飞上了月亮。为了纪念嫦娥,人们在三月初三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巳节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开始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祈福。
成语结构
三月三日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三月”表示农历三月,而“三日”表示三号。
例句
1. 今天是三月三日,我们全家都去祭祖了。2. 上巳节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三月三日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三月三日”与上巳节以及祭祀祖先的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三月三日的时候,穿着传统服装,参加庆祝活动,祭祀祖先。
延伸学习
可以深入了解上巳节的起源和庆祝活动,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资料来进一步了解上巳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是三月三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公园玩。2. 初中生:三月三日是上巳节,我们家会举行祭祖仪式。3. 高中生:三月三日,我去参加了一个传统文化活动,学到了很多有关上巳节的知识。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