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吹葭

拼音:chuī jiā

注音:ㄔㄨㄟ ㄐㄧㄚ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候气之法,以葭莩灰填律管之内端,气至则灰散。《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唐 杜甫 《小至》诗:“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 明 高启 《至日夜坐客馆》诗:“旅踪犹泊梗,阳气又吹葭。”

基本含义
形容人言辞虚浮,夸大其词。
详细解释
吹葭,是指吹嘘竹葭。葭是一种竹子,因其空心,吹嘘时发出响声。这个成语比喻人言过其实,夸大其词,虚浮不实。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夸夸其谈,说大话,说话不实际的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等各种场合。
故事起源
《左传·哀公十一年》中有记载:“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吾言者,邦人也。实,吾从而之葭,至于匡墓而不见其花。’”意思是孔子说:“我有什么知识呢?没有知识。有人批评我的言论,是邦国的人。如果我说实话,我会吹竹葭,一直吹到匡墓也看不到竹葭开花。”这段话后来就演变成了“吹葭”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动宾短语。
例句
1. 他常常吹葭,说自己多么了不起,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本事。2. 这个人总是吹葭,说自己能做很多事情,但从来没有实际行动。
记忆技巧
可以用“吹嘘竹葭”的形象来记忆,想象一个人吹嘘竹葭,声音虚浮而空洞,就像他的言辞一样。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夸夸其谈”、“浮夸”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吹葭说自己能跳十米高的墙,但我觉得他是在说大话。2. 初中生:他总是吹葭,说自己的成绩很好,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3. 高中生:有些政治家在竞选时常常吹葭,许下很多空洞的承诺,但实际上很难兑现。4. 大学生:有些商人为了吸引投资者,常常吹葭,夸大自己的项目前景,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