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屈轶

拼音:qū yì

注音:ㄑㄩ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称“ 屈佚草 ”。亦称“ 屈草 ”。1.古代传说中一种草,谓能指识佞人,故又名“指佞草”。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屈軼,草也。安能知佞?”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尧 时有屈佚草,生於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屈草戒諛,阶蓂纪日。” 唐 李咸用 《读修睦上人歌篇》诗:“才似烟霞生则媚,直如屈軼佞则指。” 唐 苏味道 《赠封御史入台》诗:“夕鸦共鸣舞,屈草接芳霏。” 章炳麟 《原儒》:“屈軼指佞, 黄帝 骑龙。”
(2).比喻能识别奸佞的贤臣。《旧唐书·袁高薛存诚等传赞》:“唯 袁 与 薛 ,人中屈軼。” 清 钱谦益 《南京江西道陈必谦授文林郎制》:“人中屈軼,京国为之耸观。”

基本含义
指屈服、低头,形容被迫接受不平等的条件或被压制。
详细解释
屈轶是由“屈”和“轶”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屈的意思是低头、屈服,指被迫接受不平等的条件或被压制。轶的意思是超出、胜过,指高出一般水平或胜过其他人。屈轶的意思是低头屈服于胜过自己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
屈轶一词多用于形容个人在面对强势的对手或困境时选择低头屈服的情景。可以用来形容在工作、学习、竞争等各个方面被迫接受不公平待遇或被压制的情况。
故事起源
屈轶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据说在战争中,有一位勇猛的将军屈原,他带领着自己的部队与敌人作战。然而,由于敌人实力强大,屈原最终不得不低头屈服于敌人。这个故事成为了屈轶这个成语的来源,形容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选择低头屈服。
成语结构
屈轶是一个动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些人选择屈轶,但也有人选择坚持到底。2. 他宁愿屈轶也不愿意妥协,这种固执的态度使他失去了很多机会。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屈”字理解为低头、屈服的动作,而“轶”字理解为超出、胜过的意思来记忆。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帮助记住屈轶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屈轶相关的成语,如“屈服”、“屈指可数”等,以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比赛中,我们的队伍虽然屈轶了,但我们不会放弃努力。2. 初中生:面对困难,她选择屈轶,没有坚持到底。3. 高中生:他不愿意屈轶于别人的压力,坚持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有些人选择屈轶,而有些人选择努力拼搏。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