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节适

拼音:jié shì

注音:ㄐㄧㄝ ˊ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有节制而适度。《晏子春秋·问上二六》:“百官节适,关市省征,山林陂泽不专其利,领民治民勿使烦乱。” 张纯一 校注:“节适,官无冗设。”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是以当食不知辛酸节适,洗沐盥漱,动逾岁时。”

基本含义
指适度、恰当的节制和调整。
详细解释
节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节指节制、限制,适指适应、调整。节适强调在行为、言语或情感上保持适度和平衡,不过分或不足够。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言语得当,不过分或不失分寸。
使用场景
节适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行为言语得当,不过分或不失分寸的情况。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有适度的节制和调整能力,也可以用于批评一个人的行为过于极端或不合适。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节制和适度是人们应当追求的美德。儒家强调人的行为应该符合道德准则,不过分或不足够。因此,节适成为了表达这种思想的成语。
成语结构
节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在言谈举止中始终保持节适,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2. 在处理矛盾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节适,避免过于激动或冷漠。3. 作为一名领导者,他能够很好地掌握节适的度,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节适与适度、调整、平衡等词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可以注意节适的发音,将其与“接事”或“节食”等词语的发音类似,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节适相关的成语,如“节制”、“适度”等。同时,可以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节制和适度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吃零食,但是我知道要节适地吃,不要吃得太多。2. 初中生:在学习上,我们应该有节适地安排时间,不要过于拼命或过于懒散。3. 高中生:在社交场合上,我们要注意言行得体,保持节适,不要说过分的话或做出不合适的举动。4. 大学生: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节适地处理压力和挑战,不要过于焦虑或过于放松。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节适”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