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大人公

拼音:dà rén gōng

注音:ㄉㄚˋ ㄖㄣˊ ㄍㄨㄙ

繁体:

基本解释

妻称夫之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北间风俗,妇呼舅为大人公。”

基本含义
指能够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良好榜样的人。
详细解释
大人公一词源自《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指君子注重道义,而小人只顾自身利益。大人公形容的是有道德品质的人,他们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良好榜样。
使用场景
大人公这个成语常用于表扬那些有道德操守、为他人着想的人。在教育场景中,可以用来鼓励学生们学习正直、守法、助人为乐的品质。
故事起源
大人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行为的规范,强调君子应该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良好的榜样。大人公这个成语正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成语结构
大人公是由“大人”和“公”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大人”指的是有道德品质、有操守的人,“公”指的是公正、公平的意思。
例句
1. 他是一个大人公,对待每个人都非常公正。2.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一个大人公,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高大的人站在公正的天平上,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良好榜样。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论语》和其他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做一个大人公,不欺负同学,帮助别人。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大人公,不作弊,不欺负弱者。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大人公,为同学们树立榜样。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