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置辞

拼音:zhì cí

注音:ㄓㄧˋ ㄘ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置词 ”。1.措词。《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人有上书告 勃 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 长安 ,逮捕 勃 治之。 勃 恐,不知置辞。”《南史·焦度传》:“为人朴涩,欲就 高帝 ……求 竟陵郡 ,不知所以置辞。”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前书止言其读 宋 儒书,并涉释典,不及其他,可知 敬 之置辞矣。”
(2).指申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夫人怒奔女室,詬让之。女惟憨笑,并不一置词。”
(3).指修辞技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是以将閲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基本含义
把话放在心里,不说出来。
详细解释
置辞指的是把话放在心里,不说出来。它形容一个人在遇到不满或愤怒的时候能够克制自己,不把不满的情绪表达出来。这个成语强调了克制和忍耐的重要性,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的智慧。
使用场景
置辞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不公平或不满意的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克制。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工作场所、家庭生活和社交场合等。
故事起源
关于置辞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它的含义和用法在古代文学中有一定的体现。在古代,人们注重修身养性,讲究言行得体。因此,置辞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品德和修养。
成语结构
置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置”,第二个字是“辞”。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受到了批评,但他能够置辞,没有发表任何不满的言论。2. 学会置辞是一个成熟和聪明的表现。
记忆技巧
记住置辞的含义可以通过与“置”字和“辞”字的意思联系起来。在这里,“置”表示放置或摆放,而“辞”表示言辞或话语。将这两个意思结合起来,就可以理解置辞的含义为“把话放在心里,不说出来”。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用法和背后的文化故事,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参加成语学习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站在黑板前批评我,但我学会了置辞,没有生气地听完了。2. 初中生:有时候,我们应该学会置辞,不要轻易发表过激的言论。3. 高中生:在面对挑衅时,他能够置辞,保持冷静和理智的态度。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