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伏钺

拼音:fú yuè

注音:ㄈㄨˊ ㄩㄝˋ

繁体:

基本解释

被处死。钺,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 郭沫若 《船泊石城岛畔杂成》诗:“ 葡 人大副传佳话,曾作逋逃到此间。往日喧宾今伏鉞,春光先到岸头山。”

基本含义
指隐藏才能、不露锋芒或隐忍忍让的意思。
详细解释
伏钺的字面意思是“藏起来的钺”,钺是古代兵器,象征权力和威严。成语中的“伏”表示隐藏,暗指有才能、有能力但不显露出来。这个成语形容有实力的人故意隐藏自己的才能或力量,不愿意展示出来。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有才华的人故意低调或隐忍忍让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有实力的机构或组织故意隐藏实力。
故事起源
成语“伏钺”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楚国有一个名将叫伍子胥,他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勇气,但是他在楚国被排挤,被迫离开了楚国。为了报仇,伍子胥到了吴国,但他没有立即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是选择隐忍忍让。他在吴国为吴王做了很多事情,逐渐赢得了吴王的信任。最终,伍子胥帮助吴国打败了楚国,实现了自己的复仇。这个故事中的伍子胥就是一个典型的伏钺人物。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例句
1. 他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一直伏钺不发,不愿意成为众人的焦点。2. 这个机构一直保持低调,故意伏钺,实力远超过表面展示的。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伏藏的兵器”,表示隐藏才能或力量。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战国时期、楚国和吴国的历史,可以深入了解伍子胥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里一直伏钺不发,但是我知道自己很厉害。2. 初中生:他一直伏钺不发,结果考试时突然发挥出色,取得了好成绩。3. 高中生:为了不引起过多关注,他一直伏钺不发,默默努力。4. 大学生:有些人喜欢伏钺不发,但是我觉得应该积极展示自己的才能。5. 成年人:在职场中,有时候需要伏钺不发,等待合适的时机展示实力。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