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漶化

拼音:huàn huà

注音:ㄏㄨㄢˋ ㄏㄨ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布、纸等上的颜色因受潮或浸水而变得模糊。 茅盾 《子夜》十八:“窗前桌子上那部名贵的《太上感应篇》浸透了雨水,夹贡纸上的朱丝栏也都开始漶化。” 茅盾 《腐蚀·一月五日》:“最可叹的,是那些五颜六色的壁报……都被浓雾(且不说风雨了)漶化为一片模糊。”

基本含义
指事物由清晰、明确变得模糊、不清楚。
详细解释
漶化形容事物的形象变得模糊,不再清晰明了。比喻观念、思想等逐渐模糊不清,失去原有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思想、观念、记忆等逐渐模糊的情况。可以用于文学作品、演讲、讨论等场合。
故事起源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攻下垓下后,楚汉之战即将结束,他召集将领商讨对策。然而,项羽在会议上喝醉了酒,开始漫无目的地说话,言语间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其他将领见状,纷纷离开会议现场。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漶化的情景。
成语结构
漶化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记忆力逐渐漶化,常常记不住重要的事情。2. 长时间不使用某种技能会导致其漶化,需要经常练习保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漶化”与“模糊”、“不清楚”等词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清晰的图像逐渐变得模糊,从而引发出“漶化”的意思。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思想、观念相关的成语,如“思维定势”、“心猿意马”等,以扩展对相关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梦境经常漶化成奇幻的故事。2. 初中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警惕思想漶化的风险。3. 高中生:长时间沉迷于游戏会导致学习能力漶化。4. 大学生:不定期的阅读可以保持思维的敏捷,避免漶化。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