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德声

拼音:dé shēng

注音:ㄉㄜˊ ㄕㄥ

繁体:

基本解释

(1).仁德的声誉。古代多用以称颂官吏治政。《文选·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李善 注:“德声,谓 太祖 令德之声也。”《隋书·百官志下》:“又有特进、左右光禄大夫……并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 宋 叶适 《修职郎吴君墓志铭》:“摄 大冶县 ,慕其德声,不言而化。”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武虚谷》:“﹝ 武虚谷 ﹞任 山东 博山县 县令,有德声。”
(2).指美好的声誉。 晋 张华 《励志诗》之七:“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僧锺》:“帝以 钟 有德声,敕令酬对,往復移时,言无失厝。”
(3).合乎仁德的言谈。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诲余以义,復我以诚。终日以语,无非德声。”

基本含义
指声誉好、品德高尚。形容一个人的声望和品德值得赞赏。
详细解释
德声是由“德”和“声”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德声的“德”指品德,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声”指声誉,指一个人的名声和声望。德声的基本含义是指声誉好、品德高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声望和品德值得赞赏。
使用场景
德声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德和声誉。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非常好。在社交场合、教育场合和社会评价中都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赞美一个人。
故事起源
德声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梁惠王上》一书中。故事讲述了梁惠王问孟子:“吾闻之,人有过而后知反省,车有过而后知修补。我有过而后知改正,此之谓知我也。夫子以为何如?”孟子回答说:“王之德声,闻于四海。”
成语结构
德声的结构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名词“德”和“声”组成。
例句
1. 他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德声,受到了大家的尊敬。2. 这位老师不仅教学有方,而且品德高尚,真是德声远扬。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德声”这个词与“品德”和“声誉”联系起来记忆。德指品德,声指声誉,德声就是指品德和声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品德和声誉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声名鹊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德声代表,大家都很尊敬他。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德声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德声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不应该轻易损害。以上是关于中国词语“德声”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