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插艾

拼音:chā ài

注音:ㄔㄚ 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端午节的一种风俗。《岁时广记·端午·插艾花》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端五京都士女簪戴,皆剪繒楮之类为艾,或以真艾,其上装以蜈蚣、蚰蜒、蛇蝎、草虫之类。”《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陈鹏 《端午》诗:“插艾儿时事,而今两鬢华。”

基本含义
指对别人的行为或言语表示强烈不满,进行批评或责备
详细解释
插艾一词源于古代民间的一种讨厌的植物——艾草。艾草具有浓烈的气味,人们不喜欢它的味道。因此,当有人的行为或言语让人感到不快时,就会用插艾来比喻对其进行批评或责备。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不喜欢的事物或行为的不满情绪。
使用场景
插艾一词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用来表达对别人的行为或言语的不满和批评。例如,在工作场合或家庭中,当某人做了令人不满的事情时,可以说“你这样做真是插艾”,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故事起源
插艾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名叫艾伯的人,他喜欢用艾草制作各种工艺品。然而,由于艾草的味道让人讨厌,艾伯的作品并不受欢迎。有一天,他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决定把艾草插在自己的头发中,以示自责和惩罚。从此以后,人们用“插艾”来比喻对别人进行批评或责备。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表示对别人的行为或言语进行批评或责备。
例句
1. 他总是迟到,让人很生气,我们不能再对他手下留情了,要给他插插艾。2. 她对同事的工作态度很不满意,经常插艾批评他们。
记忆技巧
可以将“插艾”词语与不喜欢的味道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对别人的行为或言语表示不满时,插入一根艾草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责备有加”、“指责不已”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作弊了,老师一定要给他们插插艾。2. 初中生:他们不尊重老师,总是说些不敬的话,应该受到插艾的批评。3. 高中生: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太差了,老师应该插插艾,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