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霍霍

拼音:huò huò

注音:ㄏㄨㄛˋ ㄏ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1) 拟声词。磨刀霍霍。
(2) (动)闪动。电光霍霍。(作谓语)
[构成]
叠音式

英文翻译

1.象

详细解释

(1).犹忽忽。恍惚,若有所失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王兴道 谓: 谢望蔡 霍霍如失鹰师。” 宋 叶适 《祭薛端明文》:“悲霍霍以先逝,遂悽悽而奄终。”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心史>载文天祥事与宋元史不符》:“今日之今,霍霍栩栩,少焉瞩之,已化为古。”
(2).象声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施二》:“今闻朔风霍霍,思家迫切。” 清 秋瑾 《宝刀歌》:“辟地 黄河 及 长江 。大刀霍霍定中原。” 骆宾基 《关于饲养员给狗咬伤的问题》:“ 蔡进福 霍霍地笑道。”
(3).晶莹闪烁貌。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作春酒法﹞其七酘以前,每欲酘时,酒薄霍霍者,是麴势盛也,酘时宜加米,与次前酘等。” 缪启愉 校释:“霍霍,形容酒薄。这里所谓酒薄,指糖化、发酵作用旺盛,出酒情况良好,即液化迅速产酒量较多,实际是发酵醪较为稀薄,不是指酒味淡薄,所以用‘霍霍’来形容。霍霍犹言闪闪、亮晶晶,也是醪稀液多的状况。” 唐 王建 《春词》:“菱花霍霍绕帷光,美人对镜著衣裳。” 宋 刘子翚 《谕俗》诗之八:“乞灵走羣祀,晚电明霍霍。” 茅盾 《子夜》五:“他的尖利的眼光霍霍四射。”

基本含义
形容火势猛烈、迅速蔓延。
详细解释
霍霍原为拟声词,表示火焰燃烧的声音。成语中用来形容火势猛烈,迅速蔓延的情况,常用于形容火灾或战争等灾难性的情况。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描述火势猛烈的火灾,也可以用于形容战争等迅速发展的情况。例如:战火霍霍,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故事起源
霍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齐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受到父亲的嫡母的排挤,被迫逃亡到晋国。他在晋国投靠了晋文公,并以勇猛善战而闻名。公子重耳在晋国的时候,曾经参加了一次远征战争,他所率领的队伍火焰蔓延,战况激烈,最终获得了胜利。这个战争的激烈程度被形容为“霍霍”,后来这个词语就被广泛用来形容火势猛烈、迅速蔓延的情况。
成语结构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1. 火势蔓延,房屋霍霍燃烧。2. 战火霍霍,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火焰猛烈燃烧的声音“霍霍”的声音,以及火势蔓延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火相关的成语,如“火烧眉毛”、“火上浇油”等,来扩展对于火势猛烈、迅速蔓延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房子着火了,火势霍霍地蔓延。2. 初中生:这个城市遭受了一场大火,火焰霍霍,烧毁了许多房屋。3. 高中生:战争一触即发,战场上火势霍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