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纳鉢

拼音:

注音:

繁体:納鉢

基本解释

亦作“ 纳宝 ”。契丹语译音。相当于汉语的“行在”。 辽 、 金 、 元 时国君的行营。 元 周伯琦 《<扈从诗>前序》:“啟行至 大口 ,留信宿,歷 皇后店 皁角 ,至 龙虎臺 ,皆纳鉢。犹 汉 言顿宿所也。”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一:“纳宝盘营象輦来,画帘毡暖九重开。”

基本含义
接受馈赠或接纳供养
详细解释
纳鉢是一个佛教词语,指的是僧人接受馈赠或接纳信徒的供养。在佛教中,鉢是一种用来盛放食物或其他物品的容器,纳鉢即是接受这种馈赠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纳鉢成语的含义已经扩展到接受别人的帮助、赞赏或照顾等方面。
使用场景
纳鉢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接受别人的馈赠、帮助或赞赏等情况。它可以用于表达感激之情,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乐于接受他人的好意和关心。
故事起源
纳鉢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佛教传统。在佛教寺庙中,信徒会将食物和其他供品放入鉢中,供给僧人食用或使用。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功德,也是信徒对佛教教义的表达。因此,纳鉢成语的意义逐渐扩展到接受馈赠和接纳供养的更广泛意义上。
成语结构
纳鉢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纳”和“鉢”。
例句
1. 他心怀感激,纳鉢了你的好意。2. 她总是乐于纳鉢别人的帮助。
记忆技巧
可以将“纳鉢”这个成语与佛教寺庙中的供养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僧人接受信徒的馈赠和供养的情景,进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佛教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可以深入了解佛教文化和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帮助我解决了难题,我纳鉢了她的帮助。2. 初中生:在比赛中,队友们纳鉢了我的建议,我们取得了胜利。3. 高中生:我感谢父母多年来的辛勤付出,我要纳鉢他们的养育之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