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虚受

拼音:xū shòu

注音:ㄒㄩ ㄕㄡ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虚心接受。语本《易·咸》:“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孔颖达 疏:“君子以虚受人者,君子法此《咸》卦,下山上泽,故能空虚其怀,不自有实,受纳於物,无所弃遗。” 南朝 梁 沉约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之二:“义重师匡,业贵虚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规谏》:“﹝ 张玄素 谓 太宗 曰:﹞臣观自古已来,未有如 隋 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於上,臣弼违於下,岂至於此。” 宋 范仲淹 《从谏如流赋》:“所以明虚受之功,所以得上善之旨。及霤之士,虽濡首而何伤;补衮之臣,思澣衣而可美。”
(2).谓无德才而接受官位。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

基本含义
指受到了虚假的恩惠或表面的关心,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或利益。
详细解释
虚受是由形容词“虚”和动词“受”组成的成语。虚指虚假、不实,受指接受、承受。虚受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表面上受到关心和帮助,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利益或真心的关怀。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受人利用或被欺骗的情况。
使用场景
虚受这个成语经常用于描述人们在人际关系中被利用或被欺骗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在困难时期,朋友表面上关心他,但实际上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时他就可以说自己是虚受了。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商业等领域中的虚假关怀和假惺惺的行为。
故事起源
关于虚受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明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中国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关,人们常常会面临被利用或被欺骗的情况。因此,虚受成为了一个用来形容这种情况的成语。
成语结构
虚受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1. 他表面上对我很关心,但实际上我只是被他虚受了。2. 这个政治家总是对人表现得很友好,但实际上是在虚受选民。
记忆技巧
可以将虚受这个成语与虚假的关心和表面的帮助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时,却感觉到这些关心和帮助并不真实,只是虚假的。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虚受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成语的用法和相关知识,可以查阅成语词典或相关的语言学习资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只是虚受了我的礼物,没有真心喜欢。2. 初中生:他在班级里表现得很友好,但实际上只是为了虚受同学的帮助。3. 高中生:政客们常常在选举时虚受选民,只是为了得到选票。4. 大学生:在职场上,有些人会虚受同事的关心,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