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物听

拼音:wù tīng

注音:ㄨˋ ㄊ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众人的言论。《晋书·王敦传》:“天下荒弊,人心易动;物听一移,将致疑惑。”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方正》:“ 貽范 忧未数月,遽令起復,实骇物听,伤国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女以形蹟诡异,虑骇物听,求即播迁。”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二章:“ 卓元 遗产巨富,子幼,寡妾独支门户,其族多无赖,构为蜚语,耸骇物听。”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某种情况下不得不依从别人的意见或指示,无法自由行动。
详细解释
成语“物听”由“物”和“听”两个字组成。其中,“物”指事物、物体,“听”指倾听、听从。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们在某种情况下,无法自由行动,只能依从别人的意见或指示。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某人受制于他人的控制或影响,无法自主决策或行动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某人在某种情况下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或主张。
故事起源
成语“物听”最早出自《后汉书·张衡传》,张衡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据传,张衡在制作地动仪时,发现地球的形状是圆的,但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方的。张衡的这一发现受到了当时朝廷的反对,他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观点,只能按照朝廷的意见进行研究。这个故事成为了“物听”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主语 + 物 + 听
例句
1. 在这个公司里,他只是一个普通员工,完全是物听领导的安排。2. 由于种种原因,他在这个家庭中成为了物听的角色。
记忆技巧
可以将“物听”想象成一个人站在一堆物体旁边,而他只能听从这些物体的指示而无法自由行动。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张衡的故事,以及其他与权力、自由等相关的成语,如“言听计从”、“束手无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们全班都站起来,我们只能物听老师的指示。2. 初中生:学生会主席要求我们参加活动,我们只能物听他的安排。3. 高中生:学生们对学校规定提出了建议,但最终还是物听校方的决定。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们需要物听导师的指导和安排。5. 成年人:在工作中,有时候我们不得不物听上级的意见,以保持团队的整体利益。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