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民庶

拼音:mín shù

注音:ㄇㄧㄣˊ ㄕ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庶民,百姓。《管子·国蓄》:“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后汉书·党锢传·刘祐》:“民庶穷困,州郡累气。”《周书·王子直传》:“ 淮 南民庶因兵寇之后,犹聚为盗。” 宋 范仲淹 《奏赎法等三事》:“臣请陛下日修至仁之德,下及民庶。”

基本含义
指普通百姓、庶民。
详细解释
民庶是指社会中的普通百姓、庶民,与统治者、贵族相对立。这个成语强调了社会中庶民的地位和重要性。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中普通百姓的地位和角色,也可以用来表示对庶民的关心和尊重。
故事起源
该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庶长子的人,他是晋国的贵族,却非常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他经常去庶民家中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并为他们解决问题。因此,人们用“庶长子”来形容关心庶民的贵族。后来,这个成语演变为“民庶”。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领导关心民庶,大力改善民生。2. 他一直关注民庶的需求,努力为他们争取福利。
记忆技巧
可以将“民庶”与“庶民”相对应,两个词的发音和意思都很接近,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以及庶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妈妈都是民庶,他们很辛苦工作来供养我们。2. 初中生:我们应该关心民庶的需求,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3. 高中生:只有关心民庶的利益,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