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纳布

拼音:nà bù

注音:ㄣㄚˋ ㄅ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粗布名。纳,通“ 衲 ”。《宋书·徐湛之传》:“初, 高祖 微时,贫陋过甚,尝自 新洲 伐荻,有纳布衫袄等衣,皆 敬皇后 手自作。”《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纳,与衲同。”

基本含义
接纳、收纳
详细解释
纳布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纳”表示接纳、收纳的意思,第二个字“布”表示布置、安排的意思。纳布的基本含义是接纳、收纳。在使用时,常用于表示接纳他人的意见、建议或观点。
使用场景
纳布常常用于正式场合,如会议、讨论或辩论中,用于表示接纳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它可以用于表达尊重他人的观点,增加沟通和合作的效果。
故事起源
纳布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相传,有一位叫纳布的官员,他非常擅长接纳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当时的皇帝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因此他的名字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表示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成语结构
纳布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纳”和宾语“布”组成。
例句
1.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纷纷纳布了小明的建议。2. 领导纳布了我的想法,我们一起商讨了解决方案。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纳布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将一张布收纳进去的情景,来帮助记忆纳布的意思。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纳布相关的成语,如纳采、纳贤等,可以进一步丰富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纳布了我的建议,我们改变了游戏规则。2. 初中生:班长纳布了同学们的意见,组织了一次郊游活动。3. 高中生:学校纳布了学生会的提议,改善了校园环境。4. 大学生:我纳布了同学们的建议,改进了实验室的设备。通过以上学习指南,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语“纳布”的意义、用法和相关知识。记忆技巧和举例造句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用这个成语。不断延伸学习相关的成语,可以进一步提升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