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下都

拼音:xià dū

注音:ㄒㄧㄚˋ ㄉㄨ

繁体:

基本解释

(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 西周 都 镐京 ,以 雒邑 (今 河南 洛阳 故城)为下都。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洛誥》序云:‘ 周公 往营 成周 ’,则 成周 乃东都总名。 河南 , 成周 之王城也; 洛阳 , 成周 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 西晋 都 洛阳 , 东晋 称 建业 (今 江苏 南京市 )为下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卫玠 从 豫章 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 北齐 都 邺 ,以 晋阳 (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为下都。见《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4) 北宋 都 开封 ,以 洛阳 为下都。
(2).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 昆仑之丘 ,是实为帝之下都。” 唐 武则天 《归和》诗:“言旋云洞兮躡烟途,永寧中宇兮安下都。”

基本含义
指帝王下令迁都或国都迁往他处。
详细解释
下都是一个历史上的成语,指的是帝王下令迁都或国都迁往他处。它表示国家政权的改变和迁移。在古代,迁都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帝王可以通过迁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或者为了应对战争、灾害等情况而迁移国都。
使用场景
下都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国家政权迁移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某个组织或机构的总部迁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或团体的行动迅速而果断。
故事起源
下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帝在统一六国后,下令将国都迁至咸阳,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权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迁都的例子。后来,下都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描述国家迁都的情况。
成语结构
下都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下”和“都”两个字组成。其中,“下”表示动作的产生,即迁移;“都”表示国都或都城。
例句
1. 在历史上,许多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下令迁都。2. 这家公司为了扩大业务,决定下都到一个发展潜力更大的城市。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下都”与“迁都”联系起来记忆。下都的意思就是迁都,表示国家政权的迁移。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的迁都事件,比如秦始皇迁都咸阳、明朝迁都北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要搬到新的校区,就像下都一样。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帝王为了巩固统治而下都。3. 高中生:政府决定将总部下都到这个城市,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4. 大学生:这个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计划下都到国外。5. 成人:政府决定下都到新的行政中心,以提升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