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达德

拼音:dá dé

注音:ㄉㄚˊ ㄉ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1).通行不变的道德。《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郑玄 注:“达者,常行,百王所不变也。”
(2).大德;极高的道德。 汉 陆贾 《新语·慎微》:“夫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先脩於闺门之内;垂大名於万世者,必先行之於纤微之事。是以 伊尹 负鼎,屈於 有莘 之野,修达德於草庐之下,躬执农夫之作,意怀帝王之道,身在衡门之里,志图八极之表。”《孔子家语·执辔》:“ 子夏 问於 孔子 曰:‘ 商 闻易之生人及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耦,气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德者能原其本焉。’”
(3).荐举有德者。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尊贤达德,动作有礼,赐之纳陛以安其体。”
(4).谓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於天下,二曰达惠於民,三曰达德於身。”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能够做到言行一致。
详细解释
达德是由“达”和“德”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达”表示达到,达成;“德”表示品德、道德。达德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为,能够做到言行一致,不言而信,讲信用。
使用场景
达德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值得他人敬佩和信任的情况。例如,在商业交往中,一个人如果能够守信用、言出必行,就可以说他达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待他人真诚、正直,也可以用达德来形容。
故事起源
达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召忽的大夫,他非常重视品德和道德修养。他的儿子召文子因为一次误会而被流放到晋国。在晋国,召文子一直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为,深受人们的敬重和喜爱。后来,召文子回到齐国,他的父亲召忽听说了他的事迹,非常高兴,于是用“达德”来形容他的儿子。
成语结构
达德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动词“达”和名词“德”组成。
例句
1. 他一直秉持着达德的原则,从不欺骗他人。2. 这位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达德精神。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达德”拆分成“达”和“德”两个部分来记忆。其中,“达”可以理解为达到、达成的意思;“德”可以理解为品德、道德的意思。通过理解这两个部分的含义,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达德的意思。
延伸学习
想要更深入学习达德的含义和应用,可以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左传》等。此外,还可以学习相关的古代文化和哲学,深入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对于品德和道德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同学一直很守信用,他是一个达德的好孩子。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带头做到达德,为同学们树立榜样。3. 高中生: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我们应该坚守达德的原则,不做违背自己良知的事情。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达德的人。通过以上学习指南,你可以全面了解中国词语“达德”的含义、起源、使用场景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记忆技巧和举例句子的方式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个词语。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