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剀讽

拼音:kǎi fěng

注音:ㄎㄞˇ ㄈ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讽喻。《新唐书·杜如晦传》:“监察御史 陈师合 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剴讽 如晦 等。”

基本含义
指以讽刺、嘲笑的方式批评他人,揭露其错误和缺点。
详细解释
剀讽是由“剀”和“讽”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剀”是一个古代的动词,意为“削去、割去”,表示对某物进行切割或削减;“讽”是指以讽刺、嘲笑的方式批评他人。因此,剀讽的基本含义是以切割、削减的方式来讽刺、嘲笑他人。
使用场景
剀讽主要用于形容以尖锐、讽刺的语言或行为来揭示他人的错误和缺点。它常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辩论等场合中,用来表达对他人的批评和讽刺。
故事起源
剀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传》中。据传,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公子剀的贵族,他以其精湛的刀剑技艺而闻名。一天,公子剀在宴会上见到了一位自诩为天下第一的剑客。公子剀不服气,决定向这位剑客发起挑战。在比试中,公子剀凭借自己的独特剑法一举击败了对方。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以尖锐的方式批评他人,揭露其错误和缺点。
成语结构
剀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剀”为动词,表示削减、割去;“讽”为动词,表示讽刺、嘲笑。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短语,表示以切割、削减的方式来讽刺、嘲笑他人。
例句
1. 他在演讲中剀讽了那位政治家的无能和虚伪。2. 这篇文章以尖锐的语言剀讽了社会上的一些问题。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用刀削去他人的缺点和错误,以讽刺、嘲笑的方式揭露出来,这样就能够记住剀讽的含义。
延伸学习
要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剀讽,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诗词和故事,了解更多关于讽刺、批评的表达方式。此外,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深入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演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剀讽了同学的笔记本,让大家都笑了。初中生:老师用剀讽的语气批评了我们的懒惰和不负责任。高中生:这篇文章剀讽了社会上的一些不公正现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大学生:他在辩论中剀讽了对方的观点,让人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