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充耳

拼音:chōng ěr

注音:ㄔㄨㄙ ㄦˇ

繁体:

基本解释

(1).塞住耳朵。《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郑玄 笺:“充耳,塞耳也。言 卫 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荀子·礼论》:“充耳而设瑱。” 清 钱谦益 《吴士熙授承德郎制》:“昔 有宋 青溪 盗发,比疆连壤,褎如充耳。”
(2).指声音充满耳朵。 许地山 《七宝池上底乡思》:“你岂不闻这里有等等妙音充耳;岂不见这里有等等庄严宝相?”
(3).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毛 传:“充耳谓之瑱;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 清 王夫之 《诗经稗疏·小雅》:“充耳者,瑱也,冕之饰也。”

基本含义
指耳朵被塞满,听不进别人的话。形容不愿意听取意见或警告。
详细解释
充耳是由“充”和“耳”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充,表示填满、堵塞;耳,表示耳朵。充耳的基本意思是耳朵被塞满,无法听到外界的声音。比喻一个人对别人的劝告、忠告等不予理会,听而不闻。
使用场景
充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不听别人的劝告或警告。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对他人的忠告置若罔闻,或对某个事物的危险性视而不见的情况。
故事起源
充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很喜欢听音乐,每天都要听大量的音乐。有一天,一位忠告他的大臣告诉他,如果过度沉迷音乐,会忽视国家大事,对国家不利。然而,齐宣王对这些建议充耳不闻,继续沉迷于音乐中。最终,齐国因为他的决策失误而陷入了危机。这个故事就是充耳这个成语的典故。
成语结构
充耳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1. 他对其他人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自以为是。2. 虽然大家都劝他不要去,但是他对这些警告充耳不闻,还是去了。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充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把耳朵塞满了东西,无法听到外界的声音。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住充耳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充耳相关的成语,例如充耳不闻、充耳不闻一切声音、充耳不闻万夫不当之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他不要玩手机,但他充耳不闻,还是玩了。2. 初中生:妈妈提醒他要早点回家,但他充耳不闻,一直玩到很晚。3. 高中生:老师告诉他要好好学习,但他充耳不闻,整天都在玩游戏。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