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蛮鼍

拼音:mán tuó

注音:ㄇㄢˊ ㄊㄨ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南方少数民族的鼍鼓。 唐 张祜 《观杨瑗柘枝》诗:“促叠蛮鼉引《柘枝》,卷簷虚帽带交垂。”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野蛮、凶恶。
详细解释
蛮鼍是由“蛮”和“鼍”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蛮鼍原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野兽,后来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凶暴、野蛮。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粗野、残暴,或形容事物原始、未经加工。
使用场景
蛮鼍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的行为粗鲁、野蛮,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事物的原始、未加工状态。例如,可以用来形容某些暴力行为、野蛮行径,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原始的自然景观或物品。
故事起源
蛮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班彪传》中,原文是“蛮鼍之性,贪狼之状,食人无厌”。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描述人或事物野蛮凶恶的固定词语。
成语结构
蛮鼍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行为蛮鼍,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2. 这个地方还保留着原始的蛮鼍风貌,非常有特色。
记忆技巧
可以将蛮鼍这个成语与野兽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凶猛的野兽在野蛮地行动,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蛮鼍相关的成语,例如“蛮横无理”、“蛮干”等,以扩展对于野蛮、凶恶等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那只狼真蛮鼍,把小羊吃掉了!初中生:他的行为太蛮鼍了,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高中生:这个地方保留着原始的蛮鼍风貌,非常有特色。大学生:他的暴力行为完全展现了他的蛮鼍本性。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