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扁榜

拼音:biǎn bǎng

注音:ㄅㄧㄢˇ ㄅ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扁牓 ”。即扁额。 宋 陆游 《今上皇帝赐包道成御书崇道庵额》:“於是皇帝闻而异之,故有扁榜之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大驾初驻蹕 临安 ,故都及四方士民商贾辐輳,又剏立官府,扁牓一新。” 宋 楼钥 《太府卿王公墓志铭》:“筑圃北山之麓,取 孔德璋 《移文》中语列为扁牓。” 宋 岳珂 《桯史·太学祭斋碑》:“凡列斋扁榜,至除夕必相率祭之。”参见“ 扁额 ”。

基本含义
指被降职、贬谪或解职。
详细解释
扁榜是源自古代官员的一种惩罚方式。在古代,当官员犯了错误或犯规,他们可能会被降职、贬谪或解职。扁榜就是一种象征性的惩罚,它是一块木板,上面刻有被降职或贬谪的官员的名字和罪行。这种方式除了惩罚官员,也起到了示众和警示其他官员的作用。
使用场景
扁榜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被降职、贬谪或解职的情况,通常用于贬低或讽刺某人的境地。
故事起源
扁榜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场。在古代,官员的地位非常重要,被降职或贬谪是一种严重的惩罚。扁榜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惩罚方式,是为了让被惩罚的官员感到羞耻和警醒,同时也起到了警示其他官员的作用。
成语结构
扁榜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扁”和“榜”,都是名词。
例句
1. 他因为贪污受贿被扁榜了。2. 这个官员因为失职被扁榜了。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被降职或贬谪后,他的名字被刻在一块木板上,形成了一个扁榜,然后这个官员被公开示众。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制和官员的职责,以及古代的惩罚方式。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官场和政治有关的成语,扩展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因为工作不好被扁榜了。2. 初中生:这个官员因为犯了错误被扁榜了,现在变得很低人一等。3. 高中生:他的贪污行为被发现后,他被扁榜了,从此名誉扫地。4. 大学生:他的无能被上司发现,结果被扁榜了,职位一落千丈。5. 成人:那个腐败的政府官员最终被扁榜了,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推荐词语